新会陈皮走进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中国记录新闻网 非遗传承评论20,861字数 994阅读3分18秒阅读模式

今年3月5日,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将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地方美食文化讲座《理气雅食——品侨乡瑰宝新会皮》,讲座招募参与者的通告马上受到热烈响应,新会陈皮近年来在北京城颇受消费者欢迎,喜欢新会陈皮的北京市民还想进一步了解这种侨乡瑰宝千余年历史的前世今生,故此新会陈皮文化走进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马上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追捧。

新会陈皮走进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图片1图为历史悠久、驰名海内外的新会陈皮(黄柏军摄影)

地方美食文化讲座《理气雅食——品侨乡瑰宝新会皮》主讲者是江门市侨联副秘书长、北京广东五邑侨乡海外联谊会秘书长、江门市政协委员黄健华先生。黄健华生于斯长于斯,对新会陈皮的历史文化如数家珍:中国最有价值的陈皮为何盛产于岭南新会呢?不同年份的陈皮如何辨别?味道又有何不同呢?学者黄健华将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今年春季系列社会活动之《理气雅食——品侨乡瑰宝新会皮》中为您一一揭晓。

新会陈皮走进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图片2《本草纲目》记载:陈皮“今天下以广中(新会)来者为胜”(黄柏军摄影)

据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介绍:《理气雅食——品侨乡瑰宝新会皮》社会活动主要内容包括:首先,文博爱好者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华踪医迹——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医药文化展》;其次,探寻陈皮文化,聆听黄健华秘书长讲解《药食同源的侨乡瑰宝——新会陈皮养生分享》专题讲座;第三,邀请听众们品鉴陈皮(品陈皮水、陈皮食品);最后是学者与听众的互动交流。

据地方文献记载,新会自宋代起当地百姓就制作陈皮,漫漫历史发展中,陈皮早已成为新会美食文化、地方特产的标志。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一书关于新会陈皮则有“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之记载,并留下了陈皮“今天下以广中(新会)来者为胜”的字句。在广东新会,每年十至十二月,新会柑成熟起来后,新会人就迅速进入了一年一度制作陈皮的时节。在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自己制陈皮,种植则有专门的农户。一户普通人家一年就能向种植的农户买上二三百斤新会柑。采摘、剥皮、晾收、存储,新会城乡每一条马路上都铺满了黄澄澄、金灿灿的新会陈皮,这是新会陈皮季最繁忙的景象,外地游客看到这样的景象都叹为观止。2006年,新会陈皮已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9年,新会陈皮被纳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着新会陈皮的制作技艺,已是带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巧技。新会陈皮,难怪被人们追捧为“广东三宝”之首。(江门市侨媒中心 黄柏军/摄影报道)

 
李家辛获聘为从江县高增乡小黄村名誉村长 非遗传承

李家辛获聘为从江县高增乡小黄村名誉村长

中国记录通讯社(记者:王玉伦)贵州消息:近日,在从江县高增乡小黄村的村委会议室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近日悄然拉开帷幕,它不仅标志着小黄村地方民族文化国际传播的新起点,更预示着侗族文化即将迎来前所未有...
“闽南语弹词”牵手竹缘阁 非遗传承

“闽南语弹词”牵手竹缘阁

南音上春晚了,上了春晚还没有声音,只能证明这个艺术毫无生命力。闽南地区急需一个曲艺新品种,非“闽南语弹词”莫属。 弹词:是泛指南方曲艺形式。闽南语弹词:就是用闽南语演唱的南方曲艺形式。这样的名词解释已...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