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波:传承锔瓷非遗文化在残瓷中寻找残缺美学

王玉伦 非遗传承评论6,328字数 1755阅读5分51秒阅读模式

中国记录通讯社(记者: 王玉伦 通讯员:黄庆松)贵州消息:家住贵州六盘水市钟山区的“80后”小伙柳波,是家族第五代锔瓷技艺传人,其经过多年制作经验积累和探索创新,不仅传承了古老锔瓷技艺的功能实用性,让一堆残瓷“起死回生”,更是让修复后的瓷器成为了一件件独具韵味的艺术作品。

柳波:传承锔瓷非遗文化在残瓷中寻找残缺美学-图片1

柳波正在修补破损的瓷杯

锔瓷,是一门古老的民间传统手艺,是一种可以把破碎的瓷器,通过像订书钉一样的“锔子”,把碎片重新拼接起来的瓷器修补技术。经过修复后的瓷器,依旧牢固耐用,可以做到滴水不漏。

柳波:传承锔瓷非遗文化在残瓷中寻找残缺美学-图片2

安装锔钉

  1994年,柳波和伯伯学了这个手艺,当时,这个手艺叫过炉匠,就是烧一个炉火,化铁水,修锅。从“手艺人”到“守艺人”,他用年复一年的岁月,传承着先辈的精湛技艺和工匠精神,让一件件残缺的瓷器焕然新生。

柳波:传承锔瓷非遗文化在残瓷中寻找残缺美学-图片3

剪下铜丝用小锤敲击成为“锔钉”

近日,记者走进柳波的工作室看见,由一排木柜搭建的工作台,台面上摆放着电钻、钳子、镊子等大大小小的工具,柳波此刻正专注细致地修复一个出窑于民国时期的仿古瓷杯。

在“丑锔堂”内,柳波目光中带着孩童般的虔诚和成年人的专注,缓缓地从1毫米左右厚的铜片上剪下铜丝,用小锤敲击成为“锔钉”。

柳波:传承锔瓷非遗文化在残瓷中寻找残缺美学-图片4

小锤轻轻钉入做好的锔钉

“锔瓷的基本功就是这锔钉,钉和钉脚的尺寸、角度都没有规定的答案,完全取决于被修复物件的大小和胎壁厚薄。锔瓷首先要将破损的瓷器拼回原状;然后沿着裂缝定位点记,确定锔钉数量和位置。然后打孔,不能打穿,而且孔要对称。接下来就是锔钉,用小锤将做好的锔钉,轻轻钉入打好的孔。固定好后,就用鸡蛋清和一些草本材料调和敷在裂缝处,防止漏水。此外,锔瓷需要慢工出细活,每一次锔瓷,短则以天计算长则以年为单位,考的是多年的工匠直觉和经验,需要锔瓷人有足够的耐心和定力。说到底,这是一门孤独的手艺。”柳波一边工作一边说。

柳波:传承锔瓷非遗文化在残瓷中寻找残缺美学-图片5

破损的瓷杯“涅槃重生”

传承这个手艺,第一是家里面传承下来的一些这种工序,我结合了一些美学的东西,有一些錾刻的金银铜片,然后贴花贴在这个瓷器上面,把瓷器做进一步的这种美化,让它提升到可以审美的角度去看待这件器物,这也是我们现在锔艺的一个特征。

柳波:传承锔瓷非遗文化在残瓷中寻找残缺美学-图片6

安装锔钉

伴随着敲敲打打的声音,柳波的整个修复动作如行云流水,在经过对缝、定位、打孔、制钉、上钉、精修等十余道工序后,破损的瓷杯“涅槃重生”。

柳波:传承锔瓷非遗文化在残瓷中寻找残缺美学-图片7

锔瓷裂缝定位点记

  在匠人眼里,每一个器物,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修复它们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而瓷器的重生,会给它们的主人带去了一份感动。随着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将锔瓷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和发展,2014年柳波作为传承人开始捡起锔瓷技艺。

柳波:传承锔瓷非遗文化在残瓷中寻找残缺美学-图片8

锔钉打孔

“瓷器除了属于非遗技艺,还是一种残缺的美学,锔瓷的基本功能就是把残破的瓷器‘缝’好,在此基础上添加一些艺术成分,让残缺也成为一种美。以我自己的眼光看,纯手工艺的东西它会和人产生感情的,它是孤品,就这么一个。不过,比起物件本身的金钱价值,柳波更在意的是它们带给主人的情感价值。”柳波说。

柳波:传承锔瓷非遗文化在残瓷中寻找残缺美学-图片9

展示完工的锔瓷作

现在,互联网认为锔瓷不光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与多元化审美,是对美的另一种诠释。随着时代发展,一些老行当正渐行渐远,如今,专门从事锔瓷的匠人越来越少,家族传下来的手艺到他这一代也仅有他一人。

柳波:传承锔瓷非遗文化在残瓷中寻找残缺美学-图片10

经过柳波锔瓷的茶壶

近年来,每年修补的物件有800多件,但是从未有物件在他手上摔过,从拿到物件到存放、修补、清洗、收纳每一个步骤他都小心谨慎。在柳波的工作室,无论是陈列器具的架子桌子,还是装饰用的门框,都是他收来的老物件儿。

柳波:传承锔瓷非遗文化在残瓷中寻找残缺美学-图片11

经过柳波锔瓷的瓷杯壶

 “现在学习这门技艺的人不多,传承成了我最大的一个难点。不管是锔钉或者是錾刻片,都是需要慢慢自己去雕琢的,这个过程肯定是枯燥的,需要静心去做。只要你来,我就教你,我一直都在这儿,随时可以来学。最大的愿望就是这个手艺有人学,有人传承下去,不能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面。”柳波说。

柳波:传承锔瓷非遗文化在残瓷中寻找残缺美学-图片12

柳波锔瓷作品

如今,在柳波看来,瓷器除了属于非遗技艺,还是一种残缺的美学,通过网络柳波结识了很多对锔瓷感兴趣的朋友。同时,现在修补物件的大量订单也是来自网络,这让他对锔瓷技艺的发展有了新的想法。目前,在传承非遗文化的路上,柳波正在新媒体上进行锔瓷过程的直播,将一些锔瓷作品中融入村BA元素,传达出贵州的文化、人文、审美,想通过网络让这门技艺得以华丽的重生,在残瓷中寻找残缺美学。

 
李家辛获聘为从江县高增乡小黄村名誉村长 非遗传承

李家辛获聘为从江县高增乡小黄村名誉村长

中国记录通讯社(记者:王玉伦)贵州消息:近日,在从江县高增乡小黄村的村委会议室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近日悄然拉开帷幕,它不仅标志着小黄村地方民族文化国际传播的新起点,更预示着侗族文化即将迎来前所未有...
“闽南语弹词”牵手竹缘阁 非遗传承

“闽南语弹词”牵手竹缘阁

南音上春晚了,上了春晚还没有声音,只能证明这个艺术毫无生命力。闽南地区急需一个曲艺新品种,非“闽南语弹词”莫属。 弹词:是泛指南方曲艺形式。闽南语弹词:就是用闽南语演唱的南方曲艺形式。这样的名词解释已...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