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非遗+研学”为旅游经济带来新机遇

王玉伦 非遗传承评论9,637字数 1855阅读6分11秒阅读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消费升级和需求衍化已成为新时代社会消费领域的显性问题。在文旅行业,我们也能清晰地看到,传统的观光旅游已经难以满足旅游者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文旅消费供给侧改革亟待推进,产品和服务亟待丰富。

在文旅融合政策的推动下,“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已经成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发展路径,而什么样的文化资源可以开发成为叫座又叫好旅游产品?在这个方面,非遗无疑是一大富矿。

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发展至今大约有10年的历程,尤其是近些年来,非遗与旅游融合的维度也在不断地扩宽。2023年2月22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从融入旅游空间、丰富旅游产品等多个角度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实现非遗与旅游的融合。

在文化和旅游部“在提高中保护”“非遗走进现代生活”“见人见物见生活”三个重要理念的推动下,近年来国内非遗旅游开发进行了大量探索,出现了以下几种模式:

“非遗+研学”——研学旅游是继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后的一种全新的文化旅游方式。

“非遗+民宿”——民宿能够伴随旅游经济异军突起,在于其满足人们功能性之上的体验性需求。非遗与民宿的结合既增强了入住旅客的文化体验,也为非遗文化开辟了活化路径。

“非遗+文创”——过去,在很多年轻人眼中,非遗的历史性对应的是“过时”,文化性对应的是“土气”。然而,当黑陶、手工纸、传统扎染、刺绣、剪纸等非遗文创产品出现在旅游商品市场时,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创意的结合折射出的文化温度,立刻受到他们的追捧。

“非遗+演艺”——如果说传统技艺类的非遗项目多以展示和产品开发成为旅游经济增长点,那么大大小小的山水实景演出、文旅演艺和歌舞类表演等无疑是对舞蹈、音乐、服饰、节庆、习俗等非遗文化的再开发。

“非遗+节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历法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藏历新年”“彝族年”等传统节庆更为“非遗+旅游”奠定了融合的基础。每年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全国各地丰富多彩的民俗节庆活动次第展开,成为吸引游客的“打卡地”。

“非遗+旅游”能以那么多种方式打开,一大原因是“活态属性是非遗市场化的前提”。非遗先天具有市场基因,它们从诞生起就在千百年的创造、生产和销售中,借助商业的力量才流传至今。非遗源自我们的衣、食、住、行,本身就是常用商品。历史上,非遗的大众化消费群体非常多,当下则需要在现代消费环境下找到新的生存空间。

推动“非遗+旅游”,需要有效激活内在潜能,因为非遗具有融合的可燃性。文化和旅游本是两个有重大交集的产业,文化的传播需要旅游作为载体。庙会、节庆等民俗本身无法形成产业,但与旅游结合就吸引了众多游客,又如祭祀、剪纸、打铁花等项目,通过旅游产业的添薪加火,甚至成了一地的文化地标。

近年来,“非遗+旅游”日渐成为了各地文旅发展的新方式。非遗与旅游的融合不仅增强了游客的文化体验,同时也为非遗“活”起来开辟了新路径。那么,“非遗+旅游”的模式有哪些?又有哪些成功的案例?

01 非遗+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非遗旅游,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是建立在非遗资源开发的基础上的文旅消费形式。非遗资源包括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非遗资源主要涵盖六大类,包括: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礼仪、节庆等民俗;体育和游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与非遗共融发展,既能把数量巨大的文化资源的存量激活,丰富旅游供给,又能使中华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因此,努力实现旅游的新业态发展,是全面提升区域品牌形象的关键。

我国非遗资源十分丰富。截至2022年12月,我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共计43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国务院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年、2014年和2021公布了五批国家级项目名录,共计1557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丰富而多元的资源为非遗旅游产业打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从行业政策的角度来看,《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通知等纷纷将非遗与旅游融合纳入重点发展工程,非遗旅游有望释放发展活力。

从市场角度来看,非遗旅游正逐步从政府部门“输血”向自身“造血”发展,多产业跨界融合发展也成为趋势。围绕非遗旅游,非遗研学、非遗民宿、非遗演艺、非遗文创等产品形态不断涌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行动 非遗传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行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行动是一项旨在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国际性文化活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行动旨在利用媒介传播提高公众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打造世界...
侨武结合的典范:当百年祠堂遇上国宝非遗 非遗传承

侨武结合的典范:当百年祠堂遇上国宝非遗

中国记录通讯社:2024年10月20日,江门市蓬江区丹灶乡百年侨建家祠德循林公祠前,万人空巷喜气洋洋,国家非遗蔡李佛拳、江门市非遗蔡李佛医药德循林公祠研学基地暨联合经联社传承训练基地揭幕仪式隆重举行。...
佳平影业走进从江采风,助力文旅新发展 非遗传承

佳平影业走进从江采风,助力文旅新发展

中国记录通讯社贵州消息:在金秋十月的暖阳中,贵州省文联的采风创作团一行,于15日至16日间,踏足从江县,开展了一场富有成果的影视创作采风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推动从江县的文旅融合发展,增强其知名度和...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