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录通讯社(记者:王玉伦 黄庆松 通讯员:段彪)贵州消息:9月20日,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暨第四届丹寨非遗周非遗巡游展演,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精彩上演。

据了解,丹寨县是苗族聚集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极为丰富,境内拥有8项国家级、2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2020年首届中国丹寨非遗周成功举办并永久落户以来,丹寨非遗周已成为全国非遗传承发展、非遗传承人相互交流、非遗产品展示交易、非遗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
当天下午,随着同心舞落幕,各巡演队伍归位后,巡演正式开始。巡游展演集结了46个方阵,近万名演职人员同台演绎,汇聚了河北常山战鼓、陕西安塞腰鼓、福建福州游神、广东佛山醒狮等全国知名非遗项目,以及贵州省内各市州和丹寨本地的非遗服饰、歌舞、技艺等,通过沉浸式体验与互动,让市民和游客近距离感受非遗独特魅力,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元融合与生机活力。
“丹寨非遗周巡游蛮壮观的,很好的文化遗产,我们在新加坡是看不到的,我们也很幸运今天来到这边看到这么壮观的场面,我蛮喜欢中国的,中国很美,风景很美,我很喜欢。”新加坡游客林钻玉说。
“没看过这么震撼的场面,我们大老远来到这里,来了一个星期了,就到处游玩,去万达小镇看了表演以及今天的巡游,觉得少数民族很特别,服饰也很漂亮,人也很热情,来到这里很舒服,下次还会来。”广东游客李卫红说。
巡游方阵从丹寨县城锦鸡广场出发,沿4公里路线向万达小镇行进,用歌舞、技艺、服饰串联起一幅流动的民族文化画卷,沿途的市民游客纷纷驻足观赏。巡游方阵一路走、一路演,将非遗技艺与互动体验融入行进过程。在 “苗族蜡染”方阵中,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精美的蜡染作品;“陕西安塞腰鼓”方阵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引得观众连声叫好;在“福州游神”方阵,表演者头戴 “傩面”,手持斧、钺、刀、戟等道具,按照福州神游 “踏罡步斗” 的传统仪式步伐行进……
“依托丹寨非遗周等品牌活动,我们持续提升丹寨的非遗属性和影响力,创新探索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径。让游客从观看非遗转向参与非遗,直接推动了游客数量的增长。今年暑期非遗研学人数有25%左右的增长,达到15.6万人,实现了非遗‘活’起来、旅游火起来的双向共赢。”丹寨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陈玉佳介绍说。
“我们将以此为起点,从保护、产业、人才、文旅融合四个核心维度构建长效机制,真正推动非遗实现‘活态传承、创新发展’。着力打造‘非遗+文创+电商’完整产业链,实施‘非遗传承青苗计划’与‘人才引智计划’双轮驱动。重点打造‘度假到丹寨’旅游品牌,让丹寨成为‘非遗旅游目的地’。”丹寨县副县长杨维顺说。
据统计,本届年会和非遗周的举办,有效带动了丹寨县旅游产业发展。9月16日至9月21日,全县共接待游客22.0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5亿元。
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杨国祥表示:“这次邀请了省外很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非遗保护项目到丹寨万达小镇,让我们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促进非遗与文旅的融合。”
据悉,本届非遗周以“融入现代生活,非遗与时代同行”为主题,旨在通过集中展演、展览、论坛、体验活动等多种形式,推动非遗保护成果全民共享,促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尤其注重激发青少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与热爱。此次盛大的游演活动,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教育与传承实践,清晰传递出“非遗的未来在青少年”的积极信号,见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希望与力量。
中国记录新闻网所发布资讯欢迎转载、引用,务请注明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