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生态文明 贵州引领

吕国栋 新聞中心随笔:生态文明 贵州引领已关闭评论10,7041字数 3094阅读10分18秒阅读模式

随笔:生态文明 贵州引领

     中国记录通讯社贵阳7月13日电(记者吕国栋)以“低碳转型 绿色发展——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主题的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12日上午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开幕。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作为中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自2009年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10届。国家级国际性生态文明论坛之所以在贵阳举办,记者认为,因为在生态文明上,贵州足以引领!

     近些年来,记者多次来过贵州,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贵州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美丽的自然资源,如果对贵州大地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绿”。特别是眼下贵州的绿,绿得娇艳,绿的通透,绿得令人赏心悦目。如果立体地表述贵州:蓝天白云飘、草木皆葱茏,江河碧水流。

      贵州省矿产资源丰富,那么,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相对于其他省份,特别是与内地省份相比,却保护的如此之好,记者认为有2个因素:

     第一、贵州以前交通十分落后,整个地域基本是千沟万壑,改开之后,在对煤炭等矿产资源进行大规模开发的年代,在“制造”大量矿老板的时日,恰恰是贵州落后的交通条件、恰恰是贵州千沟万壑的地理条件束缚了暴富的矿老板们挺进大西南的脚步。因为,如果把机械设备运到贵州的山沟里,在山沟里盖厂房,建宿舍的费用要大大高于北方,如山西、内蒙等。当矿老板们对北方一些省份的煤炭等资源进行掠夺性,近乎野蛮性和破坏性开采之后,例如,内蒙古草原就被折腾得满目疮痍。当贵州的交通运输条件逐渐便利了,当矿老板们开始将继续开矿发财的目光对准贵州时,习近平主席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理念。可以说,是习近平主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住了贵州的绿色,保住了我们中国人民赖以生存的“家园”。仅就这一点而言,习近平主席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怎么评价都不为过。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贵州的干部和人民群众在贵州这片“革命老区红色的土地上”对习近平主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进行了具体的伟大实践。

      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在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所说,贵州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者,也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受益者。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一个缩影。过去的贵州,曾经因为严重的石漠化、水土流失问题,一些地方陷入生态破坏—经济贫困—人口膨胀的恶性循环之中,一度成为中国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中共十八大以来,贵州建立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坚持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导发展,把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10年来,贵州森林覆盖率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61.5%。现在的贵州,923万绝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处都是“江从白鹭飞边转,云在青山缺处生”的美丽景象,一幅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正在多彩贵州大地上徐徐铺展开来。在贵州,我们真切感受到了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5月31日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当下加强我国生态文化的对外传播恰逢其时,定会引起全球的关注和共鸣。在保护环境、防止温室效应、防止土地沙漠化、防止自然灾害上,世界各族人民的目标是一致的。记者通过多次在贵州走访认为,贵州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完全可以成为我国生态文化对外传播的排头兵。其实,贵州的山水草木都在无声地讲诉着生态文化、绿色发展的故事。
                   
     生态文化是指以崇尚自然、保护环境、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为基本特征,能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进,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

     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贵州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谌贻琴在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开幕式上致辞说,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这里的人们自古以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一些少数民族群众将树木珍视为生命,生种一棵树、死种一棵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深扎根于血脉之中,成为这片古老土地的文化基因。现代社会在经历了工业文明脱胎换骨的蜕变后,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态文明,这必将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一场根本性变革。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贵州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把优良生态文化传统与现代生态理念贯通起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自然、敬畏自然,就有着人与自然和谐的传统世界观。生态文化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我们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观念,是我们中国古代特有的哲学理念与思想智慧。根据历史和现实中人们对这一观念的理解和运用来看,“天人合一”的观念就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对人类破环自然的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节制作用,它有利于保持自然的“自然性”及“原初性”,减少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倡导人类积极地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对于当前世界存在的生态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对突破生态困境具有重要作用。

 记者曾经到过贵州的兴义,看过黔西南苗族和布依族的古村寨,这些村寨在选址和布局上无不是遵循着如谌贻琴书记所说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生态文化对外传播可以从古代出发,然而,传播的重点应该放在当下。

——我们将致力于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践行绿色使命。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把优良生态环境这个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巩固好,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我们将致力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壮大绿色经济。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以生态文明引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力!

——我们将致力于推进生态高效能治理,持续完善绿色制度。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力抓好生态立法,不断健全法律制度体系、强化监管执法,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守护绿水青山!

——我们将致力于创造人民高品质生活,共同打造绿色家园。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人民生活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中。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将广泛“生态共识”转化为积极“生态行动”,共创绿色低碳美好生活!

  谌贻琴书记在开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幕式上致辞时上面的这几点表述即是为贵州对外传播生态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也是对贵州如何对外传播生态文化的引领。

  可以从谌贻琴书记提出的4个方面里去观察、找寻并讲好贵州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一个个小故事。少些豪言壮语,多些“家长里短”,如毕节的绣娘、湄潭的采茶女、修文的果农等……只有普通人讲普通的故事,才接地气,才最能打动人,才能更好地让世界了解贵州,才能让世界通过贵州更好地了解中国,

 作为多次来过贵州的记者,祝愿贵州大地永远保持着自己的千般美景、万种姿容;祝愿贵州人民更多地享有绿色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