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刊文探讨:穿汉服就是弘扬传统文化?

中国记录新闻中心 文化中國评论43,692字数 1226阅读4分5秒阅读模式

中国记录通讯社消息  近日四川一所大学的学生在圣诞节那天身着汉服在知名旅游景点举牌呼吁“拒绝圣诞节,坚决维护中华传统节日”。近年来,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万圣节等“洋节”在中国大行其道,特别是在年轻人中拥趸不少。与此同时,国学热、汉服热等传统文化热也在持续升温。一些人站在国家文化安全的角度呼吁抵制“洋节”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应该看到,这些洋节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背景,而中国人自古就是世俗化的民族,外来的宗教性节日只能成为特定群体的节日而难以成为主流。洋节之所以吸引年轻人,很大程度上是商家的营销策略,恰好迎合了年轻人找个理由呼朋唤友聚餐玩乐的需求。中国人根本不在乎这些节日的内涵和来源。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眼里,这些“洋节”和淘宝的“双十一”购物节没有本质区别。用抵制的方式来捍卫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显然是没必要的。

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警惕的一是形式化、二是极端化。汉服热也好、国学热也好、祭孔热也好,都只是形式上的热闹,而没有触及人的精神世界。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历数千年而生生不息,不是因为这些形式上的东西,而是因为它作为一种人生哲学构建了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传统文化的生命不在于形式而在于践行。换句话说,不管一种外来的文化看起来如何强势,如果它不能内化为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就根本不可能改变或动摇中国文化的本质。

子贡曾问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回答被誉为“道德金句”,是中国人道德观念的支柱之一。但我认为,子贡所问中的那个“行”字是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为紧要的。会背几句国学名言而日常行为却与传统提倡的为人处世相悖,只会造就令人厌恶的伪君子。只有让这些历久弥新、仍具进步意义的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才算是真正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之相比,穿什么服装、过什么节都是小事。不务根本而关注细枝末节,岂不是本末倒置?

强调民族文化的主体性没有任何问题,即便在全球化的时代,坚持本民族的文化传承和传统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但凡事过犹不及,不能走极端,否则很容易滑进极端民族主义的泥潭,走到排外、封闭、保守的老路上去了。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其海纳百川的胸襟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开放、包容已经成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我们今天的吃穿住用行很多源于国外,但没有人会因为我们开汽车而不坐马车,穿西服而不穿马褂,见面握手而不打躬作揖,就认为我们不是中国人。我们还是应该有一点文化自信的。

其实,中国人过洋节的同时,外国人也在过春节。欧美不少国家和城市都把春节作为法定节日,比如加拿大国会今年就宣布“春节”为法定的非假期节日。西方过春节的人注定是一小部分,中国过洋节的人也一定不会多到影响传统节日地位的程度。而我们有的高校竟然采取关闭校门禁止学生外出的方式来抵制“洋节”。其实,形式化和走极端才是影响我们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的障碍。

 最后更新:2020-2-3
雷泽——华夏生命的缘起 文化中國

雷泽——华夏生命的缘起

在鸿蒙初辟的远古时代,天地仿若一个巨大的混沌之卵,清浊未分,万籁俱寂。而雷泽,这片神秘而古老的水域,宛如一颗被神祗遗落的灵珠,在华夏大地的腹心熠熠生辉,成为了生命起源的神圣摇篮,奏响了华夏民族蓬勃发展...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