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成就大国农匠 赋能乡村振兴——以推广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为契机

中国记录新闻网 乡村振兴评论13,177字数 2487阅读8分17秒阅读模式

推广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对乡村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又将助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进一步走深走实。

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质量关乎食品安全和人民的生命健康。自国家实施质量战略和食品安全战略以来,以质量和健康为中心的时代已经来临。高质量的乡村经济是国家食品安全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推广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要内容,又为推广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奠定了坚实的社会经济基础。

乡村经济发展基于生态系统,其高质量特征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产品全面质量红线的安全。民以食为天。安全是最基本的需要,既包括乡村经济产品让人民吃(用)得放心的健康安全,又包括生产、经营、管理等全过程各个环节的可持续安全,以及诸如“绿水青山”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安全等。二是产品外在质量环境的生态和绿色。鉴于乡村经济以生态系统为依托和载体,其生态特征就显得格外重要。它既指乡村经济产品具有生态产品的属性,又指乡村经济产品生产、经营、管理等全过程各环节有利于实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或生态产品总值的保值增值。绿色特征是指乡村经济具有大自然及其价值的底色,以及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属性,并应用绿色的理念、技术与要素;拒绝超标的添加剂与杀虫剂等有毒有害物质;实现节能减排与达标排放;保证并提升产品营养价值;引领绿色消费与回收循环再利用等。三是产品内在质量底色提升的品质及其与文化融合的品牌。品质特征是指在满足国家质量标准前提下提升产品内在质量的等级,即品质=质量+等级。以品质提升价值,实现质量溢价。品牌特征是指在确保安全、生态、绿色的基础上,将文化元素融入产品品质,即品牌=品质+文化。以品牌提升价值,实现品牌溢价。

新时代借力推广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确保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据高质量特征,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全面衡量安全、生态与绿色、品质与品牌等多个维度。基于品质是载体,安全、生态与绿色是品质的载荷,品牌是品质和文化融合的提升,我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显然,这是一个必要且艰难的选择。宜应在科学、生态与绿色的原理、思想、理念与技术,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下,确保GEP保值增值,实现乡村产品质量、品质与品牌的提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新时代具有鲜明的知识化特征,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毫无疑问,人人都具有创新能力,只是创新成果不同而已。一般将创新成果概括为知识,即人类大脑劳动的有价值的成果。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可能创新更多的科学与技术等硬知识,而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可能形成不少经验、诀窍等软知识。乡村经济生产具有农业、工业、服务业多重性,对于乡村经济的劳动者,不妨称之为农工。相对来说,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农工比较少,但这不影响他们在长期劳动中形成自己的经验、诀窍等软知识。正如我国悠久历史所凸显印证的“智慧在民间”“高手(能人)在民间”。拥有且应用较多经验、诀窍等软知识的农工,可以称之为农匠,即乡村经济中的匠人或高手或能人。显然,他们具有较高的悟性,即在长期的劳作、观察与参悟中看透本质的能力。悟性越高,形成的软知识越多,认知越深刻,影响越久远。

农匠基于农历的经验、诀窍等软知识,与生态、绿色理念的普及,生态与绿色等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气候气象、乡村经济产品季节性特征都很契合,在乡村经济产品生产、经营、管理等全过程中作用显著。通过农匠的软知识提高品质,边际成本相对最小。由此,理性与务实的选择是: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更需要大力发挥大批农匠及其软知识的作用。

农匠是乡村经济的主力军,是“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他们形成的软知识比创新的硬知识更具有普遍性,其作用更具有广泛性。他们在与乡村经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悟性,积累的相关的软知识是非常丰富的,如经验、诀窍等,以及手感、眼力、嗅觉、味感、听力,甚至心感与情感等,还有直觉、感觉,以及坚毅力、承受力、敬畏感与责任感等。农匠的个体智慧和群体智慧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力量。

乡村经济发展中需要硬知识和软知识,硬知识起着基础的显性作用,软知识起着成败关键的隐性与显性双重作用。很多诀窍往往是基于细节或过程积累到“一招制胜”的“杀手锏”。固然,软知识与硬知识的作用不同,但两者具有互补性。相对于硬知识而言,鉴于乡村经济轻资产、季节循环等特点,很多时候软知识的作用比硬知识显得更为重要,且软知识的边际效应,无论短期效应,还是长期效应,都高于硬知识。因此,需要正确评价确定农匠软知识的价值、作用与贡献,进而纳入价值分配,从而唤醒他们积极主动形成软知识的意识与自信,发挥他们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加大力度交流、培训与培养农工,成就大国农匠。不同于硬知识,软知识是基于长期踏实认真劳动经历的意识、价值、态度与行为,并通过直觉或感觉参悟形成的知识,具有个人属性,甚至不可言传只可意会。因此,一方面,通过“师傅带徒弟”言传身教与潜移默化的实地现场交流方式,实现农工或农匠软知识的传承与积累,促进个体智慧汇聚成为群体智慧;另一方面,通过各种灵活的方式或渠道进行交流、培训或指导,使他们获得相关的乡村经济需要的硬知识,在此过程中脱颖而出成为农匠,发挥引领示范的巨大作用。

倡导农匠精神,营造良好的农匠文化环境。鉴于软知识,尤其农匠的软知识,可以在乡村经济全过程中重复发挥作用,需要在全社会倡导农匠精神,彰显表彰农匠,尤其大国农匠的价值、作用与贡献,鼓励他们成为伯乐培养徒弟,将软知识传承发扬光大,造福于乡村经济、惠泽于千家万户。为此,需要站在国家战略高度,营造良好的敬畏自然生态与乡村经济,遵从科学与技术,尊重农工、农匠智慧及其创新成果,有利于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文化氛围,从而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品质品牌竞争力,实现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葛新权,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市知识管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来源:经济学派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