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录通讯社(记者:王玉伦 黄庆松 )贵州消息:漫山藤架果香四溢,阳光透过绿叶照在饱满多汁的猕猴桃上,果农手法娴熟地采摘成熟鲜果,背篓满载丰收喜悦。

立秋过后,贵州六盘水市水城区米箩镇近4万亩红心猕猴桃基地迎来丰收季。漫山藤架上挂满了饱满多汁的猕猴桃,阳光透过绿叶照在果实上,抬头可赏,伸手可摘。
趁着天气晴好,园区果农和工人们正忙着采收猕猴桃,运往省内外市场销售,果园里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果园丰收景象,猕猴桃挂满枝头
走进水城区米箩镇各村寨猕猴桃种植基地,步行在田间小路上,随处可见猕猴桃树上一颗颗套着原木色保护袋的猕猴桃沉甸甸地缀满枝头。
在微风拂动下,果园里散发出阵阵诱人香味。果农们穿梭林间,手法娴熟地采摘成熟鲜果,不一会儿背篓就已装满。


“我家种了8亩猕猴桃,今年果子的个头更大产量也更多。”果农叶茂飞脸上洋溢着喜悦说道,“一直等到最近糖分足了才开始摘,目前已经通过客户订购卖了近4吨,预计今年收入达6万元左右。”
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孕育优质农产品
贵州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众多优质农产品,“猕开颜笑”猕猴桃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贵州凯华农业在米箩镇这片土地上扎根多年,始终坚守“助农增收、赋能乡村”的初心。公司种植的猕猴桃有一股清甜的果香味,果肉细腻饱满,甜化心间,每一口都饱含着农户们辛勤的汗水与殷切的期盼。

智能化分拣设备,提升市场竞争力
在收购点上,采摘的猕猴桃运到后,工人们有序地将猕猴桃取袋称重。基地引进了智能化分拣设备,根据猕猴桃的重量进行精准分类,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工人们有序地将猕猴桃分级包装、搬运上车,把新鲜采摘的猕猴桃拉往实体店和邮寄售卖。这种精细化管理不仅提升了猕猴桃的市场竞争力,也体现了基地对品质的严格把控。

直播带货拓销路,线上线下齐发力
此外,网红达人还在基地现场通过抖音直播代销红心猕猴桃。这种“线上直播+线下体验”的销售模式,不仅拓宽了猕猴桃的销售渠道,也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基地种植1100亩,今年产量预计在450吨左右。”贵州凯华营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涛介绍,“从现在开始采摘上市,可持续到10月初。”

特色产业促增收,小小果实成“摇钱树”
近年来,作为全区标准化、精细化发展猕猴桃种植的乡镇,水城区米箩镇立足当地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把培育壮大猕猴桃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米箩镇持续探索强基地、联农户、活机制的发展路子,定期组织技术培训与指导,不断提升果园管护技术水平,深化拓展产业链条。
通过企业带动,采取土地、资金、资产、技术入股和“土地流转+固定分红”的方式,打造企业、农户、村集体利益共同体,促进了多方合作共赢。

产业融合助振兴,黔货出山销全国
“当前,米箩镇正大力推进猕猴桃特色果园建设与旅游深度融合,着力打造特色猕猴桃产业品牌,增强产业造血功能,助力乡村振兴。”六盘水市水城区米箩镇党委书记邵金刚表示。
如今,水城红心猕猴桃不仅成为“黔货出山”的珍品,畅销国内外,用猕猴桃进行精深加工的果酒、饮料、果脯、果酱等也深受市场欢迎。

据悉,目前水城区红心猕猴桃产业规模已达11.2万亩,涉及米箩、猴场、蟠龙等17个乡镇,覆盖农户3.73万户14.22万人。
2023年共采收猕猴桃鲜果5万吨,产值10亿元。2024年预计可采收猕猴桃鲜果6万吨,实现产值11亿元。小小的果实已成为带动乡村发展、实现群众富裕的“摇钱树”。

未来,水城区将继续依托猕猴桃这一特色产业优势,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力度,不断提升猕猴桃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积极探索猕猴桃深加工领域的发展潜力,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为农户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为乡村振兴积蓄动能。
中国记录新闻网所发布资讯欢迎转载、引用,务请注明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