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录通讯社(记者:王玉伦 )贵州消息:初秋时分,当大部分人还在感慨秋意渐浓时,贵州湄潭的刺梨种植基地早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盛景。那满枝头金灿灿的刺梨,像极了夜空中闪烁的繁星,果香更是肆意飘散,引得人心里直痒痒。农户们在其间来回穿梭,忙着采摘,欢声笑语在山间久久回荡,仿佛是对丰收最动听的赞歌。谁能想到,这小小刺梨,如今竟成了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黄金果”,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走进湄潭县的刺梨种植基地,种植大户刘永国正带着工人争分夺秒地采摘。刘永国可是刺梨种植界的“老炮儿”了,他种刺梨已经有7个年头,种植规模达到了100多亩。据他介绍,这里的刺梨亩产约3000斤。虽然每年人工管理成本要3 - 4万元,但年纯收入能轻松超过40万元,这可把他乐坏了。两年前,他和贵州湄潭金源康食品有限公司搭上了线,有了这个强大的合作伙伴,销路问题迎刃而解,运输成本也大幅降低。而且,每年到了管护和采摘期,基地就成了周边村民的“增收福地”,带动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新石村村民文定容正熟练地采摘着刺梨,她笑着说:“摘刺梨按计件算,一天能挣150元左右,也不需要啥高深的技术,我一天摘个四五百斤不在话下。”企业和农户紧*作,刺梨产业带动就业、促进增收的效果那是越来越明显,就像给当地经济装上了一台强力发动机。

距离种植基地大约1小时车程的贵州湄潭金源康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更是一片繁忙景象。生产线开足马力高速运转,刺梨鲜果在这里要经历挑选、清洗、压榨、灭菌等一系列标准化流程,最终变身成刺梨原汁产品。公司生产部主管苟孝介绍说:“目前公司有两条全自动生产线,每天能加工鲜果10余吨。采收季节的时候,从早上8点一直干到下午5点半,就是为了全力保障刺梨鲜榨的品质。”


这家公司可不简单,它是集种植、研发、生产、加工及销售于一体的刺梨全产业链企业,始终坚持“品质至上、创新发展”的理念。公司和省刺梨产业研究院、贵州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深度合作,在刺梨种植、精深加工及营养成分提取等领域不断搞研发。现在,已经形成了刺梨原汁、调味汁、口服液、干果、果脯等多元化的产品体系,真正实现了刺梨“吃干榨尽”的高附加值转化,就像变魔术一样,把刺梨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致。

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叶贵山表示,刺梨产业属于大健康产业,特别适合湄潭当地的地理环境。自2011年通过招商引资落户湄潭经开区后,企业就像一棵茁壮成长的大树,逐步发展壮大。公司还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监测和追溯体系,产品不仅在省内外畅销,还远销国际市场,真是太牛了!


在销售方面,公司也紧跟时代潮流。目前主要通过线上直播销售,拥有5个自有直播间,线下还依托汉台酒业的1000多家门店辅助销售。叶贵山透露,公司计划今年12月新建3.5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把生产线从两条增加到四条。未来五年,更是雄心勃勃,力争将湄潭刺梨基地从1000亩扩大到5000 - 100000亩,带动更多农户一起走上致富路。


小小刺梨果,却承载着农户们的致富梦想和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希望。随着产业链不断完善,市场持续拓展,湄潭的刺梨产业就像一列高速列车,正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疾驰而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刺梨一定会让湄潭的乡村变得更加富裕、美丽!大家一起为湄潭的刺梨产业点赞,期待它创造更多的奇迹!
中国记录新闻网所发布资讯欢迎转载、引用,务请注明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