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武止戈 山河为证——来自东方文明的和平宣言

中国记录新闻网 爱国文化评论85,1482字数 1212阅读4分2秒阅读模式

作者:木  然

当天安门城楼的晨曦掠过“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巨幅标语,当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共鸣着铿锵的足音——2025年9月3日的中国大阅兵,正以钢铁与信仰的交响,向世界宣读一份穿越千年的和平誓言。这不是武力的炫耀,而是文明的承诺;不是战鼓的轰鸣,而是止戈的智慧在新时代的回响。

以武止戈  山河为证——来自东方文明的和平宣言-图片1

一、止戈为武:刻在青铜器上的和平密码

甲骨文中“武”字拆分,正是“止”与“戈”的图腾。三千年前的华夏先民早已明白:举戈而立,是为了让戈永不挥动。从《孙子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哲学,到郑和船队“云帆高张”却不带寸铁的远航,中华民族始终将“以和为贵”刻进文明基因。当阅兵场上的东风系列导弹划破长空,当山东舰航母编队犁开深蓝,世人看到的不是“国强必霸”的历史重演,而是一个曾被战火灼伤的民族,用最坚实的盾牌守护“和平”二字的温度——14年抗战中3500万伤亡者的血泪,早已让中国懂得:和平不是乞求得来的,而是实力铸就的盾牌。

二、钢铁方阵里的和平辩证法

看那15式轻型坦克卷起的烟尘,分明是太行山脉的脊梁在挺立;听那直-20直升机的轰鸣,恰似长江奔涌的涛声在宣言。受阅的40%装备首次公开亮相,“20家族”战机以雁阵之姿划过苍穹,无人作战模块如星辰列阵——这不是穷兵黩武的“肌肉展示”,而是“能战方能止战”的东方智慧具象化。当某些势力沉迷于核威慑的讹诈逻辑,中国的战略重器始终保持着“君子佩剑”的克制:剑出鞘,是为了让豺狼知畏;剑入鞘,方见得大国胸怀。正如《六韬》所言:“圣人之用兵,非乐之也,将以诛暴讨乱也。”今天的中国军队,正以“犯我必诛”的决心,守护着“天下大同”的理想。

三、从长安街到地球村的和平檄文

阅兵场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因军备废弛而国门洞开;1950年的抗美援朝,中国以血肉之躯捍卫和平底线。如今的钢铁洪流,是对历史的回响,更是对未来的承诺——我们拥有摧毁霸权的实力,却从无征服世界的野心;我们发展尖端武器,只为让“修昔底德陷阱”在东方失效。当方阵士兵的眼神如北斗般坚定,当装备上的“和平蓝”与天空融为一体,世界应当读懂:这个曾贡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民族,正用“以武止戈”的古老智慧,为动荡的世界注入稳定基因。

以武止戈  山河为证——来自东方文明的和平宣言-图片2

此刻,长安街的银杏叶即将金黄,正如千年未改的和平向往。中国的阅兵式,是给历史的答卷,更是给人类的请柬——愿以雄师之姿护四海安宁,愿以文明之魂筑天下太平。这是一个民族用苦难与辉煌写下的誓言:正义的力量永不沉睡,和平的阳光终将普照!

作者简介:

木然,出生中国内地,长期在内地和香港从事媒体宣传和理论研究工作。现任《中国记录》通讯社常务社长。

《中国记录》是一份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录中国及世界各地华人社会生活和经济文化活动的史志式出版物。《中国记录》是中新社主管的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的正式成员,依托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遍及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文媒体传播网络,向公开发行汉英双语刊物。

中国记录新闻网所发布资讯欢迎转载、引用,务请注明来源。

 最后更新:2025-9-7
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 爱国文化

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

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一座以“中国红”为主色调、由景泰蓝工艺制成的“和平尊”静静矗立。 2015年9月27日,为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中国政府向联合国郑重赠送这一国礼。出席赠送仪式时,习近平主席指出...
让抗战精神烛照新征程 爱国文化

让抗战精神烛照新征程

2025-09-01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关立春 王立新 9月3日,无疑是一个值得世界人民永远纪念的胜利之日,也是一个浸着中华民族血水、泪水与汗水的日子。 李大钊曾说,大凡一个纪念日,是吉祥的日子...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