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录通讯社(记者:王玉伦)贵州消息:2025年11月15日,贵州大学·魁北克大学项目管理硕士(MPM)2024级2班师生赴贵阳市花溪区久安乡,开展了以“项目团队管理·非遗颖拓项目实战工坊”为主题的沉浸式研学活动。来自贵州、四川、北京、陕西、云南、广东等地的56名学员齐聚一堂,通过实地走访、非遗手作体验与专题座谈,围绕“一把钥匙、一面镜子、一颗钻石、一个问号”四大核心命题,探索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项目管理教学改革与非遗传承的深度融合之路。
作为贵州省唯一获教育部正式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硕士学位项目,贵大MPM项目依托魁北克大学北美顶尖项目管理教育资源及PMI认证教学体系,始终致力于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的复合型项目管理人才。此次研学选址久安乡,不仅因其是连绵万亩的茶海之乡,更因它是清末民初“一代通才”姚茫父先生的故里。茫父先生所创的非遗颖拓艺术被誉为“古今别开生面之奇画”,而茫父书画院院长、颖拓代表性传承人林诚,以其“守正创新”的实践精神,坚守技艺本真、探索传承新径,成为本次教学实践的重要灵感来源。
活动中,“一把钥匙”开启了颖拓艺术与项目管理之间的跨域协作逻辑。在传承人林诚的指导下,学员们沉浸式体验“积点成拓”的古法技艺,通过章法布局、主辅调协调与“三控三练”技法,亲手创作茫父诗意画《山居图》。在绘画实践中,学员们深刻体会到统筹规划、分步推进、谋篇整合等项目管理的核心能力,而林诚老师“守艺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理念,也使学员对项目管理中“传承与突破”的辩证关系有了具象认知。
“一面镜子”成为学员们自我复盘的思维工具。在颖拓创作过程中,大家直面沟通衔接、流程优化等实际问题,对照林诚老师的传承经验,反思项目管理中如何突破壁垒、提升效能。
“一颗钻石”则象征着多元价值的融合与闪耀。学员们不仅领略了颖拓“传拓本之神,写拓本之照”的艺术境界,更从林诚老师的工匠精神中汲取养分,将“精益求精、守创并举”的理念融入项目管理思维。
“一个问号”激发了深度研讨。座谈会上,学员们围绕“非遗项目的商业化运营边界”“传统文化IP的项目化管理路径”“跨区域团队协作的文化适配策略”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将颖拓传承中的实践智慧转化为解决现实项目问题的学术思考与行动方案。
项目负责人廖煜娟博士指出,林诚老师的颖拓实践为项目管理教学带来深刻启发:“非遗传承中的‘守正’,正如项目团队管理的底层逻辑与核心标准,是不可动摇的根基;而‘创新’则对应项目管理中的灵活应变与变革能力,是突破瓶颈的关键。在变化中坚守根本,在坚守中实现突破——这正是我们希望学员通过实践教学深刻体悟,并在未来工作中学以致用的核心能力。”
廖博士进一步表示,此次研学是项目“国际课程本土化、本土实践国际化”教改理念的具体落地。林诚老师的“守正创新”实践,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宝贵启示:“将非遗传承人的智慧转化为教学资源,不仅让学员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化了对项目管理理论的理解,更让他们学会在坚守核心标准的基础上灵活创新,实现专业能力与文化素养的双重提升。”
据悉,贵州大学MPM项目已累计培养千余名毕业生,学位证书获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是在职人士提升专业能力、拓展国际视野的优质平台。本次非遗研学工坊以“守正创新”为核,不仅丰富了实践教学体系,也彰显了中外合作办学在文化传承与高层次人才培养中的责任担当,成为跨界融合提升教学质量、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现实探索。

中国记录新闻网所发布资讯欢迎转载、引用,务请注明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