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墩镇五幸社区的居民们欣喜地发现,自家门口的环境正悄然发生着令人舒心的变化。曾经杂乱昏暗、令人避而远之的楼道架空层,如今装上了崭新的健身器材,成为了孩子们欢乐玩耍的天地;以往堆满杂物、通行不便的楼道,也变得整洁宽敞、安全有序……这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提升,源于五幸社区近期深入推进的物业“提质增效”工作。该工作通过“硬件”改造与“软件”升级双轮驱动,成功推动五幸家园和悦澜五幸府两个回迁安置小区实现了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的跨越。
目标引领,破解管理困局
改变,始于一个清晰的目标。今年以来,五幸社区积极响应区委“六六行动”部署,确立了“打造回迁房中的精品商品房”的总体愿景,并聚焦“三无三有”的具体要求开展工作。“三无”即着力达成“园区无违建、立面无保笼、楼道无杂物”的硬治理成果;“三有”则致力于实现“服务有深度、社区有力度、物业有温度”的软实力提升,以此全面破解回迁小区普遍面临的管理难题。
硬件升级,提升居住品质
在五幸家园小区,新加装的非机动车停车棚有效解决了电动车乱停乱放的“老大难”问题。“原来电动车都是‘见缝插针’,停得到处都是,现在有了车棚,路面和楼道都清爽安全了!”居民闻阿姨的感受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同时,社区对阻塞通道、存在消防隐患的楼道杂物进行了全面清理,并对墙面进行了统一修补,切实保障了居民的居住和通行安全。
一场彻底的“空间革命”也在悦澜五幸府小区上演。社区巧妙地将原本单调闲置的楼道架空层,打造成了“运动健康”、“红色阅读”、“留住乡愁”等各具特色的主题空间。这些改造不仅美化了公共环境,更使其成为居民家门口的“文化客厅”和“健身角”,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民主协商与科技赋能并举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贴近民心的改造并非“闭门造车”,而是社区通过召开议事会、居民座谈会、组织入户走访等形式,广泛征集民意,从多次居民议事中“聊”出来的“金点子”,确保了改造项目精准对接居民需求。
科技赋能也为小区安全与环境维护增添了新保障。社区引入了“AI智能抓拍”摄像头和高空抛物监测系统,构建起“空中+地面”一体化的安防网络,有效提升了社区安全系数。同时,“智能无人扫地机器人”的投入使用,实现了24小时全天候保洁,默默守护着小区的洁净容颜。
软件升级,涵养社区温度
“提质增效”的成果,不仅体现在硬件的升级上,更蕴含在管理与服务的细腻之处。社区充分利用宣传栏、微信群、LED电子屏等多种载体,持续加强宣传引导,不断增强居民“小区是大家共同家园”的主人翁意识。通过将人居环境整治相关内容纳入居民公约,有效引导居民参与到共建共治共享中来。
社区的温暖,更体现在对“人”的细致关怀上。每周二雷打不动的“一元理发”便民服务,日常组织开展的丰富观影、书画交流活动,让小区文化生活“活”了起来;而一个配备了饮水机、微波炉和应急药箱的“小哥休憩区”,则为终日穿梭忙碌的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提供了一个可以“歇歇脚、暖暖身”的温馨港湾。这些充满温度的服务,如同社区和谐的粘合剂,拉近了邻里距离,让“邻里和睦、社区和谐”的新风尚日益浓厚。
展望未来,追求常态长效
“回迁小区承载着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五幸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常态长效管理上用心用力,积极回应居民心声,确保‘提质增效’的成果能够持续惠及每一位家人,真正实现‘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如今,随着“硬件+软件”的双重提升,和谐宜居已成为五幸社区最温暖的底色。这场始于环境整治、终于民心凝聚的美丽蝶变,如同和煦的春风,吹开了居民脸上的幸福笑容,也吹响了回迁安置小区奔向更高品质美好生活的奋进号角。

中国记录新闻网所发布资讯欢迎转载、引用,务请注明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