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一个驻村扶贫干部的“大梦想”

中国记录新闻中心 中國新聞 樂活中國评论29,6861字数 1221阅读4分4秒阅读模式
徐霆(右)到贫困户家庭做入户调查(央广网发 徐霆供图)
中国记录通讯社消息 4月2日,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正迎来春暖花开之时,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松树镇的气温还是经历了一次“波谷”,刚刚脱下保暖内衣的时家村第一书记徐霆不得不套上了一件厚外套——尽管看起来比穿在里面的外套短了点,而且上面还蒙着一层尘土。
今年44岁的徐霆是国家能源局华东监管局稽查处的四级调研员,在2019年5月,被下派到甘肃省清水县松树镇时家村担任第一书记。
徐霆与贫困群众深入沟通,为他们脱贫“把脉”(央广网发 徐霆本人供图)
“在我到甘肃之前,我曾想象过自己要经历的一切困难,但等到一切不适应的情况到来的时候,我还是有点猝不及防。”徐霆家居上海,有着上海男人独有的细腻。从经济发达的上海到贫瘠的西北,一切似乎显得不那么“合拍”。他要面对的“第一关”来自生活——没有洗衣机,衣服脏了只能手搓;天热一身汗,没有淋浴设备,只能拿着毛巾擦擦;没有抽水马桶,旱厕里的味道让这个看起来“粗犷”的汉子一度干呕……但是,在经历过初期的不适应之后,他还是融入了当地的生活,甚至学会了当地的方言。
徐霆来的时候,时家村是清水县的深度贫困村。目前,全村共有208户955人,没有脱贫的有27户122人。
“村里好多人的收入来源就是外出务工,每个月三五千的收入看起来不少,但那不是我们作为扶贫干部的业绩,我认为,要想从根子上解决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产业带动。”徐霆说。作为国家能源局的干部,他的第一“板斧”就是利用自身优势“化缘”。时家村地处山谷丘陵地区,风力资源丰富,他依托单位引进了三峡新能源公司,在当地的荒地上建设了风电场,前期投资了60兆瓦的风电场,“从项目实施到土地流转,再到电费收益,既可以带动贫困群众就业,也可以让贫困群众就地获得一定收益。”
徐霆的第二“板斧”就是因地制宜发展养殖业。经过多次调研和谋划,他争取外部援助七十多万元,养殖了两千多只鸡苗,还建设了九百多平米的养羊场,第一期引进育种绵羊150只,三个月就繁殖了30多头羊羔,盈利一万多元,作为分红分给了村里的贫困户。
“这个地方海拔高,很适合莜麦之类的杂粮作物生长,而且这也是村里好多村民都在种的。所以我就发挥‘消费扶贫’的独特作用,把时家村的莜麦面卖到了上海等地,当年就实现销售额三万多元,让村民们第一次把温饱作物变成了经济作物。”徐霆自豪的说。这几天,他正在与青海一家粮食加工公司洽谈,准备在村里引进一条粮食加工的扶贫车间,让当地的特色农产品能够经过加工后换回更高的收益。
“如果让我给自己的扶贫工作打分,我只能打八十,因为在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方面,我还需要更努力,而这也是最为重要的。”徐霆说,下一步,他将针对现有贫困户的不同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脱贫方案,确保在全面小康的路上“不掉一人”:“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全村的贫困群众不用奔波千里,就能够在家门口就业、致富,真正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来源:央广网

 最后更新:2020-4-6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