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西湖邓必利:身残志坚“织”出幸福生活

中国记录 中國新聞评论35,3585字数 1530阅读5分6秒阅读模式

邓必利与妻子姚金华在纱网厂忙碌。

邓必利向区残联主席谭勇军介绍纱网厂运营状况。

邓必利在厂房成品车间清点整装待发的纱网。

中国记录网常德讯(刘卫平 卿跃飞)“一个人肢体残疾并不要紧,只要敢于面对现实,舍得呷苦,照样能活出精彩人生。”这是常德市西湖区残联主席谭勇军对必利纱网厂负责人邓必利的评价。近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区残联的帮助下,邓必利身残志不残,一心一意谋发展,通过编织棉被纱网,不仅织出了精彩的人生,还带领4名因残致贫的村民摘掉了贫穷的帽子。

10月12日,在西湖管理区残联主席谭勇军的陪同下,记者来到西洲乡西洲村一组采访邓必利,听他讲述了那段艰苦创业的经历。

“很小的时候,我就有一个梦想,希望长大了能干出一番事业,找个心爱的女人结婚生子,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面对记者的到来,这位腿脚不便的先天性二级残疾患者立即拉开了话匣。

邓必利说,为了实现小时候的梦想,年少的时候,他曾寄希望于书本,希图通过知识来改变贫穷的命运。但是,事与愿违。初中毕业后,因为家里特别穷,父母体弱多病,迫使他不得不过早地放下书本走向社会谋生。

在接下来长达20余年的时间里,毫无一技之长的邓必利先后从事过慢慢游出租、与二姐夫合伙购买收割机、旋耕机帮助附近农户收割庄稼和犁田耙土以及面包车出租,虽然收入并不可观,但邓必利非常满意。

2008年,已经27岁的邓必利,经熟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姚金华。姚金华并非土生土长的西湖人,而是来自数百公里之外的贵州铜仁。刚开始到西湖来的时候,很多都不看好邓必利跟她交往,认为邓是残疾人,又没有什么特长和手艺,家里又穷,姚跟邓注定不会长久往来。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姚金华非但没有嫌弃腿脚不利索的邓必利,反而最终跟邓走到了一起,并在数年后诞下了他们的女儿。用姚金华的话来说,她之所以看上邓必利,并愿意嫁给他,主要是他老实本分,心地善良,肯吃苦。跟这样的人生活,她愿意。

早些年,随着农村私家车和收割机、旋耕机的增多,西湖面包车出租和收割机、旋耕机作业渐渐地失去了市场,迫于生计的邓必利,转行到西湖镇原大米厂内跟编织棉被纱网打起了交道。当时,邓必利并不看好这个行业,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善于钻研和发现问题的邓必利,了解到机制棉被和纱网的利润空间大,如果经营得当,不失为一条脱贫致富的捷径,顿时,邓必利产生了到村里创办西湖纱网厂的想法。而他的想法也得到了区残联和乡党委、政府相关负责领导的支持。

随后,在西湖区残联和西洲乡党委、政府以及西洲村支两委的帮助下,邓必利从银行贷款数十万元,在村里新建了一栋厂房,并注册成立常德市西湖区必利纱网厂,引进6台整经机和6台纱网机正式投入生产。同时,特意聘请了4位因残致贫的困难户到厂里帮忙,手把手地教导他们如何开机织网和维修机器设备,并给他们开出了每月2000—3000元左右的工资。

与邓必利同村的夏延书,跟邓必利一样,同样是一位残疾患者。来纱网厂工作之前,无法从事重农活的他,平时靠喂点土鸡卖点土鸡蛋和领取每个月仅有的数百元低保金维持生计,日子过得非常紧巴。被邓必利聘请到纱网厂工作后,不到一年时间,他就摆脱了贫穷的束缚。如今,他也有一个梦想,希望多挣点钱,把家里装修好一点,看能否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今年3月,邓必利所创办的纱网厂被西湖管理区评定为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并获得了区残联从市里为他争取到的2万元创业基金。其不等不靠、自强不息的创业事迹,曾多次被西湖电视台和相关网站进行报道。

“今年,我们纱网厂的订单供不应求,销路很好,除去成本和开支,预计可盈利12万余元。”邓必利表示,接下来,工厂将扩大生产规模,在另外安装2台机器设备投入生产的同时,聘请更多的残疾患者来厂里工作,让他们通过编织纱网织出精彩人生。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