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录通讯社(记者:王玉伦)贵州消息:2025年11月25日,广西百色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上,中国国际露营大会执行主席李守文接受专访,为百色户外产业发展精准把脉。他指出,百色正凭借“气候居所”“红色基因”和“东盟桥头堡”三大核心战略优势,积极探索“文体旅+”融合模式,全力打造中国户外产业新高地。东西部协同的制造赋能、创新IP的流量聚合、全球供应链的精准布局,被视为驱动百色实现产业“破圈”飞跃的核心动能。
三大战略优势:构筑“破圈”坚实基底
谈及百色发展户外产业的底气,李守文主席条分缕析,指出其不可复制的三大优势。
首先是得天独厚的“气候居所”。李守文强调,“百色年均气温适宜,山水资源丰富,几乎全年适合开展各类户外活动,这是许多北方城市难以比拟的先天优势。”他认为,百色的亚热带气候与优良的自然生态,为露营经济提供了绝佳的“天然温床”,构成了发展户外产业最坚实的自然基础。
其次是底蕴深厚的“红色基因”。作为著名的红色革命圣地,百色独特的文化内涵为其文旅项目注入了差异化的灵魂和价值。李守文暗示,这不仅是历史的传承,更是可被深度挖掘、转化为沉浸式体验的文化资产。
第三是区位独特的“东盟桥头堡”。在李守文看来,百色的战略地位远超一城一域。“这里不仅是中国的百色,更是东盟的百色。它是面向西南大通道、连接东盟的出发城市和关键节点。”这一优势为百色链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融入更广阔的消费腹地与供应链网络提供了无限可能。
发展路径:从“山水资源”到“产业生态”的跃升
拥有优势仅是起点,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胜势?李守文主席勾勒出清晰的升级路径。
供给侧升级是核心引擎。 他提出“人、货、场”三重变革思路:“人”的方面,通过建设“露营学院”等专业化培训机构,提升在地服务人才素养与接待能力;“货”的方面,积极引入东部先进制造企业,如中成空间等,落地气膜民宿、智能装备等供应链,提升产业硬件水平;“场”的方面,利用可移动、模块化设施快速部署,有效弥补山区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优化体验场景。
IP创新是流量聚合的超级引擎。 李守文特别强调,百色需着力打造“体育+文化+科技+商业”多元融合的赛会IP与活动矩阵。“例如中国国际露营大会、山地马拉松、星空音乐节等,用优质内容吸引年轻消费群体。”他甚至为红色文旅的活化提出具体设想:“可以运用AR等前沿技术,沉浸式还原历史场景,让游客‘穿越’到百色起义的峥嵘岁月,实现红色文化的创新表达。”
东西部协同:制造赋能与全球布局的双轮驱动
面对广阔前景,百色如何借力,实现高效起步与长远布局?东西部协同与全球视野是关键。
制造赋能,快速补齐产业短板。 东部地区在装备制造领域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为百色提供了高起点。气膜建筑、智能户外装备的引入,能迅速提升营地基础设施水平与服务品质,实现“一步到位”的产业升级。
市场拓展,依托东盟通道走向世界。 李守文敏锐地捕捉到百色的枢纽价值:“未来,东南亚地区蓬勃发展的露营营地,很可能大量采用经由百色集散的中国制造装备。”百色有望成为中国露营装备出口东盟市场的重要“跳板”和区域性集散中心。
数据闭环,驱动产业精益进化。 通过物联网设备与云仓技术的应用,百色可以构建从线下体验到线上消费、再到用户反馈的全链路数据闭环。这些数据将反向指导产品优化、服务升级与营销策略,实现产业的精准化和可持续发展。
展望:构建户外生活新经济生态圈
李守文主席总结指出,本次广西文旅发展大会期间的百色户外生活展,正是对开放、融合、创新的“奥林匹斯商业思想”的一次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百色这片热土所蕴含的巨大潜力。
面向未来,他强调百色必须持续深化“三链合一”战略——即优化产品链、提升服务链、贯通数据链,积极推动露营产业与在地农业、商业零售、科普教育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我们的目标,绝非止步于单一的露营产业,”李守文展望道,“而是要构建一个以户外生活方式为核心,辐射广泛、活力迸发的全新经济生态圈。‘露营之家’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将为这一生态的崛起与壮大提供核心动能。”
百色,这座兼具光荣历史与自然禀赋的城市,正站在“文体旅+”的时代风口,以户外产业为支点,撬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中国记录新闻网所发布资讯欢迎转载、引用,务请注明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