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能为乡村振兴做什么?

中国记录新闻中心 乡村振兴评论7,893字数 1608阅读5分21秒阅读模式

红茶、猕猴桃等农产品通过溯源技术贴上具有“前世今生”信息的“身份证”;养殖流程数字化,有效降低牲畜死亡率,提高农户收益;农户拿着手机沿着农田走一圈,地块边界、农作物品种等信息就可为农业贷款提供信息支撑。

大数据能为乡村振兴做什么?在刚刚落下帷幕的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搜寻着答案。

有了数据“身份证”,农产品更加畅销

普安县是贵州茶叶大县之一,在该县红茶基地里,数字农场和茶园气象站、土壤墒情站、智能摄像头等物联网设备,拉近了茶农和爱茶人士的距离。

“每年红茶还没上市,就早早被订购一空。”普安县茶产业致富带头人保贵,是当地第一个利用农产品溯源技术给茶叶贴上专属“身份证”的茶农。“茶叶有了‘身份证’后,消费者对质量更放心,销量也明显提高。”保贵说。

在2021数博会上,见到了为普安红茶贴上“身份证”的信息系统。这个取名为“蚂蚁链一体机”的系统,可让消费者“扫一扫”就能清晰了解茶叶生产全过程。

走进贵阳市修文县猕猴桃种植基地,采集温度、湿度、光照、土壤酸碱度等信息的小型气象站遍布果园,“大数据+农业”让当地猕猴桃种植管理更加精准、精细。借力大数据,修文猕猴桃500多项农残指标全部合格,成功出口海外。

同样,每颗包装好的猕猴桃都有一个二维码“身份证”,扫一扫即可知其“前世今生”。在2021数博会现场,拿起手机扫了一盒修文猕猴桃的二维码,猕猴桃的种植地点、种植记录等信息全部显示出来。

“大数据+农业,让猕猴桃果品质量可追溯,既是对种植者的监督,也让消费者放心。”修文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黄雅欣说。

有了数据“千里眼”,养殖过程一目了然

通过人工智能摄像头识别、记录桑叶播撒量和频次,可以给蚕精准喂食,让蚕丝产量提升5%左右。在贵州省遵义市,利用物联网和智能感知技术,养蚕全流程实现数字化,不仅可以精准投喂,还能自动调节湿度和温度,让蚕宝宝在最舒适的环境里生长。

除了养蚕,大数据还被运用于养猪。“以前进猪舍盘点一次需要4小时,现在通过人工智能摄像头可以秒速盘点,还避免了人和猪的直接接触,降低疾病感染风险。”华为公司副总裁、ICT产品组合管理与解决方案部总裁马海旭说,根据猪的不同生长周期匹配大数据模型,还可智能调整饲料配方和用量,节省养殖成本。

此外,还可以在线实时分析养猪的各类数据,让养殖场管理者准确做出决策,提高盈利水平。马海旭说:“以前数据采集要人工制表、填表,现在通过自动化采集,效率提升80%以上。”

有了数据“遥感器”,贷款可以无接触

江西省余干县种植大户杨作波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了无接触贷款。“只需要拿着手机在田里走一圈,农作物的信息就被录入系统,不用到银行填资料,无接触的贷款真方便!”杨作波说。

在江西、贵州等地,农村卫星遥感风控系统逐步得到应用,大数据技术让农民贷款更省心:农户在手机地图上确认自己的地块后,银行通过卫星图像识别地块的农作物面积、类型,并通过风险控制模型预估产量和价值后,便可向农户提供贷款。

大龙网集团董事长冯剑锋认为,农产品精加工有很大的市场,但缺资金,而银行拥有普惠金融贷款。但由于两者难以实现信息互通,导致农民贷款和银行放贷“两难”,大数据正在探索解决这个难题。

用好大数据,更好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现在农民们说,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数据成了新农资。”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烈宏说。

大数据如何更好赋能乡村振兴?北京一亩田新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彭南峰认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大数据可以为农产品插上数字的翅膀,让农产品拥有“千里眼”“顺风耳”,卖得更远、更好。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春生认为,我国农业已进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要以科技创新、技术研发等为支撑,为发展智慧农业提供强大动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发展智慧农业、建设数字乡村离不开人才。既需要中高端专业人才,也需要大量技能型农民,应多形式、多层次培养各类人才。”李春生说。

 最后更新:2021-5-31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