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橙红点亮山野 恒丰果蔬带来丰收喜悦

中国记录 乡村振兴评论25,1232字数 2679阅读8分55秒阅读模式

中国记录通讯社(记者:王玉伦)贵州消息:我们是冲着那传说中的“红美人”去的。车行渐远,城市的轮廓便像退潮般隐去了,换上了黔北丘陵惯有的、敦厚而沉默的形貌。山连着山,一层淡似一层,湮没在初冬薄薄的、带着些许水汽的空气中。待车子拐下柳沙公路,驶入一条更显幽静的乡间小道时,窗外的景致便愈发清朗起来。忽然间,一片开阔的水光迎面而来,静静地卧在山谷之间——那便是花滩河了。河水是碧莹莹的,映着两岸萧疏的林木与湛蓝的天,像一匹忘了卷起的软缎,闲闲地铺在那儿,让这整个山谷都透着一股清润之气。朋友指着河对岸一片缓坡地说:“瞧,那就是了。”

金沙橙红点亮山野 恒丰果蔬带来丰收喜悦
金沙橙红点亮山野 恒丰果蔬带来丰收喜悦

我们此行的向导,是合作社的创办人之一,朱霞强。他早已在路旁等候。这是个中年模样的汉子,身量不算高大,穿着一件半旧的深色T恤卫衣脸上带着山里人那种被风霜与日光长期浸染出的、朴实的红褐色。他的握手很有力,笑容是腼腆而真诚的,话语不多,只简单寒暄两句,便领着我们向他那一片“江山”走去。

一脚踏入果园,景象便全然不同了。仿佛是闯进了一个被橙红色灯火点亮的静谧殿堂。四百余亩的缓坡,被梳理成一层层柔和的梯地,一株株柑橘树挨挨挤挤地站立着,舒展着墨绿而丰腴的枝叶。最动人的,自然是那满树的果实了。它们并不刻意隐藏,而是大大方方地垂挂下来,像无数盏小小的、浑圆的灯笼,在午后的阳光下,泛着一种由橙黄与绯红交融而成的、温暖而辉煌的光泽。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冽的、带着丝丝甜意的芬芳,不浓,却无处不在,仿佛这土地、这空气、这流水,都已被这果子陶冶得有了蜜糖的底子。

我们穿行在果树下的小径里,脚下是松软的沙土。朱霞强随手摘下一个“红美人”,递到我们手中。那果子触手微凉,皮薄得似乎能感觉到里面饱含的汁水在微微颤动。剥开它,更有一股浓烈的香气迸发出来,里面的瓤瓣细腻如玉,几乎不见纤维。送一瓣入口,舌尖轻轻一抿,那股清甜爽冽的汁液便瞬间充盈了整个口腔,所谓“风味极佳”,确非虚言。

“这果子,是好。”老朱看着我们陶醉的神情,憨厚地笑了,眼神里有一种看着自家孩子被夸奖的欣慰。也正是在这片令人沉醉的橙红之下,他开始向我们叙述起这条来时路。那话语,是平静的,像在讲一个别人的、年代久远的故事,可我们听着,却仿佛能看见那故事背后的风雨。

九年前,他还是个跑运输的司机。那时的日子,是车轮上的颠簸,是生意不断下滑的焦虑,是望着茫茫前路不知转向何处的迷茫。一次偶然的闲谈,像黑暗中划亮的一根火柴。一位四川的朋友说起老家的柑橘产业,一句话点醒了他:“我们这里和他们那里气候差不多,你们也能试试。”就是这“试试”两个字,在他心里生了根。于是,这个从未种过柑橘的汉子,开始了他孤注一掷的“求学”之路。成都、眉山、重庆……那些遥远的、以柑橘闻名的地方,他一次次地跑去,看别人的园子,问别人的技术,像个最虔诚的学生。论证,规划,然后是说服家人,筹措资金。2015年的秋天,在镇党委和村支两委的支持下,他终于在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上,流转了二百多亩地,种下了第一批希望的树苗。

“头几年,最难。”他望着远处波光粼粼的花滩河,缓缓地说。技术是书本上的,是别人的,落到自己这块具体的土地上,便是数不尽的难题。何时施肥,如何剪枝,怎样防病……每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让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他描述着当初如何带着仅有的几个社员,没日没夜地泡在园子里,用手去摸,用眼去瞧,一点点地摸索,一次次地失败,又一次次地重来。那是一条无人引领的荒路,全靠自己用脚步去丈量,用汗水去浇灌。他说得平淡,我却仿佛看见那些个酷暑与寒冬,看见这个倔强的身影在黄土绿树间孤独地忙碌,看见他面对枯苗病树时那紧锁的眉头。这脚下的沙性土,这身旁的花滩河水,这头顶充足的阳光,如今看来是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年,却是一场胜负难料的豪赌。

然而,土地是最不会欺骗人的。你予它以诚心与汗水,它终会报你以芬芳与甘甜。几年过去,小树渐渐长大,开始挂果,继而丰产。他们摸索出的那套“适合本地的管理技术模式”,是交了无数“学费”后才换来的无价之宝。果子因品质优异而声名远播,畅销各地,经济效益也如这渐熟的果实一般,日益可观。荣誉也接踵而至,从县市的“最佳种植养殖基地”,到省级的“示范农业合作社”,再到入选中国小康之星的品牌榜,直至获得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的认定,以及那份沉甸甸的、代表品质与健康的“绿色食品”证书。每一块牌匾,每一张证书的背后,想必都藏着无数个如同朱霞强在黑夜山坡上独坐的夜晚,藏着无数滴渗入这片土地的汗水。更像是一方沉甸甸的印鉴,为这片果园的品质作了最权威的背书。

正说着话,果园深处传来一阵笑语声。是几位正在劳作的村民。他们见到老朱,都熟络地打着招呼。老朱告诉我们,园子里长年有二十多人做工,忙时一天需要八十多人。每年单是劳务和土地流转费,就要开出四十多万。这笔钱,对于这个宁静的村落意味着什么,是不言而喻的。它意味着老人们不必再守着空巢盼望儿女的汇款,意味着孩子们的新衣与学费有了着落,意味着许多青壮年可以留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富足的生活。更可贵的是,这片果园的成功,像一颗火种,点燃了更多人创业的热情。他示范引领的本村青年朱霞兵,也种下了二百多亩的柑橘。一个崭新的、充满生机的产业,正在这片曾经沉寂的山野间,悄然成形。

夕阳开始西斜,给这片橙红的果园又镀上了一层更加浓郁、更加温暖的金色。我们准备告辞。朱霞强将我们送到路边,临别时,他握着我们的手,那先前谈到辉煌与荣誉时都一直保持平静的脸上,却泛起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色。

“果子是好的,前景也是有的,”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了些,“只是,困难也还很多啊。”

他提到水利设施和园内道路的不完善,这如同人体的血管与经脉,一旦不畅,产业的发展便要受到极大的制约。他又提到管理技术仍需不断提高,市场的风浪瞬息万变,不进步,便是退步。最后,他言辞恳切地说:“因此,恳请上级有关部门在项目、技术方面予以支持。”

这话语,轻轻落地,却在我心头激起一阵回响。我回头望去,那一片在夕晖中静默燃烧的橙红,此刻在我眼中,不再仅仅是一片成功的果园,一个致富的故事。它更像是一个宣言,由朱霞强这样的新农人,用九年乃至未来的更漫长岁月,写在这片黔北山野上的宣言。它宣告着一种不同于父辈的、与土地相处的新方式,宣告着一种扎根于泥土却又眺望着远方的梦想。

车子发动,缓缓驶离。那片橙红在后视镜里越来越小,终至不见。但我知道,它已点亮在那片山野之间,也点亮在我的心里。那光,是“红美人”的色泽,是朱霞强们眼中不灭的希冀,更是一种坚韧而温暖的生命力量,足以抵御寒潮,迎来一个又一个丰饶的秋天。

中国记录新闻网所发布资讯欢迎转载、引用,务请注明来源。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