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传统,养生身心——评谢一源老师《中国文化与养生》

李金荣 新聞中心评论408字数 1348阅读4分29秒阅读模式


​近日,拜读了北京普贤堂国学馆馆长谢一源老师的演讲文录《中国文化与养生》(又名《弟子规》与中国文化漫谈),深感其内容之丰富、见解之独到,实乃不可多得的文化佳作。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社会文化发展的评论员,我认为这篇演讲文录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对现代人身心健康的一剂良方,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借鉴。

一、 正本清源,重拾文化自信

谢老师开篇从《弟子规》讲起,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孝悌谨信”等传统美德,并将其与现代社会紧密联系起来。他强调“孝悌”是做人的根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这与当前社会倡导的“和谐社会”、“以德治国”理念不谋而合。在西方文化冲击日益加剧的今天,谢老师的演讲犹如一股清流,提醒我们要正本清源,重拾文化自信,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二、 顺应自然,践行养生之道

演讲文录中,谢老师结合中医理论,详细讲解了十二时辰养生法,以及睡眠、饮食等方面的养生之道。他特别强调了“亥子丑”三时的重要性,指出熬夜对身体的危害,并提倡吃素、少吃肉,以保持肠道的清洁和身体的健康。这些养生方法,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刻的中医养生智慧,即顺应自然规律,调和阴阳平衡。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对自身健康的关注,谢老师的养生之道,犹如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回归自然,呵护身心,提高生活质量。

三、 修身养性,提升人生境界

除了养生之道,谢老师还融入了许多人生哲理,例如“快乐不是你拥有的多,而是你计较的少”、“世间的苦人不是穷人,很多没钱的人活得很快乐”等。这些话语看似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启迪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谢老师还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指出“活到老学到老”,并建议我们向孔子、老子、佛陀三位圣人学习,以解决人生的三大问题:“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到哪里去?”。这些建议,为我们指明了修身养性、提升人生境界的方向。

四、 反思现代,呼唤精神回归

谢老师对现代社会的一些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例如,他指出科技的发展加速了人类的毁灭,呼吁人们重视精神层面的追求;他批评了洋快餐对儿童健康的危害,以及影视作品过度渲染爱情的不良影响;他强调了饮食文明的重要性,呼吁人们摒弃不良的饮食习惯。这些反思,犹如警钟长鸣,提醒我们要警惕物质主义的侵蚀,回归精神家园,追求更加健康、更加和谐的生活方式。

五、 生动幽默,演讲风格独树一帜

谢老师的演讲风格生动幽默,语言通俗易懂,让人易于接受。他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故事和案例,使演讲内容更加生动形象,让人印象深刻。例如,他用“男有矩,女有规”来比喻男女的性情,用“宝船嘴”来形容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用“鬼混”和“人妖”来形容熬夜的危害,这些比喻既形象又幽默,让人在欢笑中领悟到深刻的道理。

结语:

总而言之,谢一源老师的演讲文录《中国文化与养生》是一篇充满智慧和文化底蕴的佳作。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国学知识和养生之道,更重要的是,它启迪了我们的人生智慧,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作为一名评论员,我强烈推荐这篇演讲文录,希望它能帮助更多的人回归传统,养生身心,提升人生境界,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相信这篇演讲文录一定会对读者产生积极的影响,引领更多人走上健康、快乐的人生之路。周玉春 评论员

 
以“五个一”系列活动,奏响劳动者赞歌 新聞中心

以“五个一”系列活动,奏响劳动者赞歌

(祖琳)北京报道 “五一”劳动节,是劳动者的专属节日,是对劳动精神的高度礼赞。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泸州市驻京农民工党委精心组织开展“五个一”系列活动,以实际行动向劳动者致敬,情暖京城,这一举措意义非凡,...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