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录通讯社(记者 王玉伦 )金华消息:4月26日,中国国际露营大会“露营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策会”在浙江金华双龙风景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国际露营大会主办,来自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以线上线下方式和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政府领导、国际组织代表、行业专家、企业领袖及露营爱好者近400位嘉宾参会。



研策会围绕“当前国际环境下中国露营产业的提质与创新”“露营的边界,由敢闯者重塑”两大主题展开深度交流,共同探索露营产业赋能文旅经济、乡村振兴及全球化发展的新路径。金华双龙风景旅游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徐赞为会议致开幕辞。

【“资源争夺”转向“数据运营”】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肖淑红指出,当前户外运动与露营产业受政策与消费升级驱动,正处于高速发展期,精致露营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细分赛道活力十足,本土装备品牌实现了崛起。

肖教授强调户外运动与露营产业面临同质化竞争,专业性、定制化人才短缺等问题。她认为,未来竞争将从“资源争夺”转向“数据运营”,未来应做好政策与产业协同,构建顶层设计,通过产业链价值的重构,打造闭环生态;企业需把握机遇,以科技创新推动露营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技术赋能与规则共建,释放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露营产业可信数据空间,即“数据生态共同体”的构建势在必行。肖教授的团队将在以往体育产业高质量研究型指数的基础上,针对性对露营产业发展现状及商业生态系统进行深度跟踪研究。

【从生活方式到产业引擎】全国工商联旅游业商会常务会长刘峰指出,露营产业正从“新兴风口”迈向“成熟业态”,其“慢充式旅游”特性精准契合当代人对松弛感与深度体验的需求。据中经社行业洞察系统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我国现存露营相关企业11.78万家,形成覆盖装备制造、营地运营、内容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并从吸引链—配套链—延展链—运营链方面阐述了露营长产业链条及创造“露营+”的无限可能。

中国旅游百人会创始人任国才强调,中国旅游历经从资源为王到IP为王的时代变迁。文旅行业既面临消费降级、投资紧缩等挑战,同时也有市场下沉、入境政策利好等机遇。需通过数字化赋能、沉浸式体验、跨界化融合、细分化突破和目的地生态升级来推动产品迭代。并围绕文旅新业态,分析了文旅行业发展的现状、机遇与挑战,列举了相关案例提出应对策略。

【全球化视野下的产业升级】针对入境旅游市场,欧洲城市比较研究院上海分院执行院长冯翔提出构建“入境友好型”露营旅游服务体系。以首尔、伦敦等地为例,展示了露营在不同城市的定位和发展情况。通过与国外数字平台合作、引入国外设计团队等方式,提供熟悉感、信任感、全球感等多种游客所需的感觉,提升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吸引更多国际游客。

国家体育总局湛江潜水运动学校专家陈卓分享了游艇、潜水、冲浪、索道滑水等水上运动产业在夏威夷、迈阿密、迪拜等旅游胜地的国际经验。提出我国应抓住“北冰南潜”消费热点,建设水上运动公园集群,培育水上运动赛事经济,为水域资源开发注入新动能,以此推动水上运动产业全面发展,实现其对地方经济社会的深度赋能。

【创新模式驱动乡村振兴】民宿集群化成为乡村振兴关键抓手。借宿文旅创始人李政羲以黄河宿集为例,解析“高端民宿+在地文化”模式如何盘活乡村资源。项目采用投资方+民宿运营商+整村运营商模式,通过众筹融资、新媒体传播等手段,实现自身火爆,一房难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方向。

国民公路G318文化发起人李克崎则从产业视角解读“公路经济”:通过打造世界级IP、发起“千万种草计划”,这条横跨东中西部,长达5476公里的景观廊道,已成为中国的一个公路符号,代表着对自由、梦想、美好生活的追求。“旅行即公益”理念正通过线路开发、社群运营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


【技术赋能与文化传播新范式】航拍摄影师林通、探险家豆豆分别从视觉叙事与跨界探索角度,展现技术对文旅传播的革新作用。温州文旅借助8分钟航拍视频实现200万级曝光,验证了UGC内容的生产力;而豆鲨文化传播工作室通过潜水、登山、飞行等极地探险纪录片的多语种跨国传播,传递ESG理念,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文旅3.0时代需要‘边界重塑者',”自驾中国发起人章文章强调,需构建“自驾+露营”共生系统,自驾旅行的价值探索,一方面强调“美就是生产力”,一方面探索自驾与露营的共生逻辑,促进产业链跨界融合,催生新业态。同时,鼓励自驾爱好者成为“边界的重塑者”,通过UGC内容和社群裂变,为自驾旅行注入活力。

“不觉晓”营地负责人陈刚分享了通过创新实现营地迭代升级的经验。他说,在后露营时代,“不觉晓”承担了消费者的时间管家、场景的创意设计师、追求极致的产品经理三个角色,去除常规住宿内容,主打户外美学、自由生活和主题派对,采用装备懒人体验式露营。通过内容营销赋能,旗下的喜柿山谷营地已经展示出良好的市场收益,半年内开营28家。

本次研策会凝聚了三大发展共识:一是强化“露营+”产业链聚合效应,推动业态从“物理叠加”转向“化学聚合”;二是以数字化、IP化构建竞争壁垒;三是深化“绿水青山”价值转化,探索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路径。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露营产业需依托政策红利,加速技术、文化、资本要素整合,为全球旅游经济贡献中国方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