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龚读法
中国记录讯 4月30日上午,浙江省召开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吹风会。浙江省商务厅、省民政厅、省建设厅、省市场监管局、杭州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了2025年浙江省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阶段性进展情况,并就与会记者关心的问题作了解答。本场吹风会也是浙江省“推动高质量发展 经济大省挑大梁”主题系列新闻发布活动的第5场。
记者从会上获悉,消费品以旧换新作为一项涉及千家万户、涉及美好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自全国新一轮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开展以来,受到百姓普遍欢迎。今年,浙江省商务厅、省民政厅、省建设厅结合浙江实际,又相继出台了各自领域实施细则,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政策直达快享,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政策红利。具体体现在“三个加量”:
一是补贴品类加量。今年初,浙江省将补贴范围拓展到了3C数码品类(限6000元以下产品),目前已有手机、平板(学习机)、智能手表(手环)等多类产品纳入补贴范围。在家居领域,去年的政策聚焦于智能家居,今年将传统家居也纳入其中。目前,浙江省家电、3C数码及家居补贴范围已从国家政策的12类扩容到了85类,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各地结合市场情况自主扩品,当前全省各地已拓展了超过60个品类,后续还将根据市场消费趋势动态调整、持续扩充。
二是补贴力度加量。浙江省密切跟踪市场需求,加大电动自行车的补贴力度,新购电动自行车补贴比例从20%提高到了40%,补贴上限从去年的500元提高到了1200元,消费者将老旧电动自行车报废并购新,即可享受以旧换新补贴。同时,浙江还通过组织各类促消费活动,鼓励商家、平台和金融企业叠加优惠,最大限度惠及消费者,提升群众获得感。
三是参与商家加量。去年共有9个平台参与浙江省以旧换新活动,今年浙江积极拓展供需对接平台,推动淘天、京东、拼多多、抖音等超20家全国性电商平台和50余个品牌商家开设浙江专区,目前已吸引了全省1.8万余家经营主体、3万余个销售网点参与,线上线下联动发展,消费渠道选择更加多样。
在拓展补贴品类、加大补贴力度、丰富参与商家,做大消费品以旧换新规模的同时,浙江省还对相关工作流程进行了优化,让“真金白银”更快更好地直达消费者。
一方面,浙江针对部分消费者反映的“补贴资金兑付时间长”问题,积极会同发展改革、财政、民政、建设等部门,优化资料审核、资金兑付等流程,指导地方行业主管部门缩短时间、提高效率。在汽车以旧换新领域,浙江完善了全流程管控机制,确保消费者在申请受理后20个工作日内收到补贴资金;在旧房装修和适老化改造领域,相关部门也对资格领取和补贴申请流程进行优化,缩短补贴兑付时间;在参与商家资金结算方面推行“预拨+清算”的结算方式,对符合条件的商家预拨一定比例的资金,同时加快清算速度,切实减轻商家垫资压力。
另一方面,浙江针对部分消费者反映的“先涨价后补贴”问题,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了价格秩序集中整治,依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此外,浙江还加强了对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参与商家的指导,明确违规处理规定,督促商家做好价格公示、公开承诺等工作。同时,依托省级服务平台对商品价格进行动态监测,对价格涨幅异常的交易及时预警,并联动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查核处理,着力营造让百姓放心、安心的消费环境。
据了解,随着浙江省持续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形成了覆盖更广、力度更大的政策体系,收到了较好的反响:一是百姓得到了实惠,截至4月29日,全省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已惠及消费者超1200万人次,累计使用补贴资金94亿元,其中汽车更新25.1万辆,家电、3C数码购新2014.8万台,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50.5万辆,家居购新772.3万件,旧房装修申请超2.3万套,适老化改造近2.1万户,带来了更绿色、智能、时尚的生活品质;二是市场增添了活力,今年的政策涵盖了汽车、家电、家居、3C数码等领域,一季度数据显示,全省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16.3%,智能手机、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家具三个类别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了103%、41.5%和18.7%,带动相关市场活力迸发;三是产业得到了拉动,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持下,浙江省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3C数码等方面消费潜力持续释放,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一季度浙江计算机通信电子、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了19.8%和18.2%,消费品领域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7.8%,有力推动了绿色智能消费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显示了浙江省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的良好势头。
同时,浙江将深化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强化政策宣传解读、丰富焕新消费场景、加强重点环节管控,努力实现品类覆盖“更广一层”、补贴申领“更快一步”、服务体验“更优一档”,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直达快享,让百姓满意、让企业受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