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推进宗教中国化理论内涵 实践路径与时代意义

李金荣 新聞中心评论3,837字数 4526阅读15分5秒阅读模式
(祖琳)北京报道
摘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聚焦“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宗教工作指明了方向。本文旨在深入阐释“系统推进宗教中国化”的核心要义,从文化融合、价值引领、法治保障、主体自觉和党的领导五个维度,剖析其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并论述其在促进社会和谐、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重大时代意义。同时,本文还将结合当前军地协同应急救援工作的相关内容,进一步展现宗教界在应急救援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与军地协同的紧密联系。
关键词:宗教中国化 系统观念 文化融合 法治化 五个认同 军地协同
引言
宗教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如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其积极作用,是一个关乎国家长治久安与社会和谐稳定的战略性课题。2025年9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强化系统观念,加强体制规范建设,加强综合治理,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为新时代宗教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不仅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更是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战略擘画,标志着我国宗教工作进入了一个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新阶段。同时,当前国家多部门联合推进全民应急能力提升工作,军地协同应急“七大课题”五年规划正全面推进,宗教界也积极响应号召,参与到应急工作中,这为我们研究宗教中国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践背景。
一、理论内涵:以“系统观念”为核心的顶层设计
“系统推进”是此次学习的核心关键词,体现了对宗教工作规律认识的深化。宗教中国化并非单一维度的文化改造,而是一项涉及思想、文化、制度、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复杂系统工程。
(一)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总结运用历史经验,立足我国宗教工作实际”。我国宗教在漫长历史中早已开始了与中国社会、文化的融合过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传统。新时代的宗教中国化,正是这一历史进程在当代的延续和发展,既要尊重历史传承,又要直面新时代的新挑战与新要求。
(二)目标与路径的统一:其根本目标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是系统化的。它摒弃了零敲碎打、单兵突进的方式,强调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良性互动,要求从文化浸润、价值塑造、法治规范、主体激发到组织保障,形成一套环环相扣、协同发力的完整体系。
(三)内因与外因的统一:系统推进既强调党和政府的引导、规范与支持(外因),更注重激发宗教界的“主动作为、自我变革”(内因)。这种内外结合的辩证思维,确保了宗教中国化进程既能保持正确方向,又能充满内生动力,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二、实践路径:多维度协同推进的“组合拳”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系统勾勒了推进宗教中国化的实践路径,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组合拳”。
(一)文化之根:植根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认同
“只有始终扎根中华大地、浸润中华文化,才能健康传承。”这是宗教中国化的根基所在。实践路径上,就是要推动各宗教在教义阐释上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用信教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易于接受的方式,挖掘教义中与“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等中华传统美德相契合的内容。同时,在宗教建筑、艺术、音乐、礼仪等方面,也要自觉融入中国元素、体现中国风格,使宗教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从而引导信众从内心深处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二)价值之魂:引领“五个认同”,投身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是宗教中国化的灵魂工程。具体而言,就是要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个认同”。当宗教信仰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同频共振时,广大信教群众就能自觉将个人信仰追求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力量。
(三)法治之基:完善法规政策,提升治理水平
“依法治理宗教事务,是正确处理宗教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法治是宗教中国化最坚实的保障。这要求我们:一要完善宗教事务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使其更加科学、严密、可操作;二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宗教工作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更要提升宗教界和信教群众的法治观念,使其自觉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开展活动;三要推动严格执法,对利用宗教进行的非法活动予以坚决制止和打击,切实保障宗教活动规范有序,维护宗教领域的正常秩序。
(四)主体之力:激发内在自觉,推动自我变革
宗教界是宗教中国化的主体,其“主动作为、自我变革”至关重要。党和政府应积极支持引导,但不能包办代替。要鼓励宗教界在教义教规上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在管理制度上,建立现代、民主、规范的内部治理结构;在礼仪习俗和行为规范上,摒弃陈规陋习,展现文明新风。通过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水平,使宗教界成为推进中国化的坚定实践者和维护者。
(五)领导之舵:加强党的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各级党委要加强对宗教工作的领导”,这是系统推进宗教中国化的根本政治保证。宗教工作无小事,必须压实各级党委的主体责任。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深化对宗教领域战略性、基础性、现实性问题的研究,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方法对”。同时,要加强宗教工作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并夯实基层基础,确保党的方针政策能够“一竿子插到底”,最终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宗教界协同、社会参与的强大工作合力。
三、时代意义:促进和顺和谐,服务复兴伟业
系统推进宗教中国化,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时代意义。
(一)对内,它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压舱石”:通过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能够有效化解宗教领域的矛盾风险,促进宗教和顺、民族和睦、社会和谐,为国家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同时,宗教界积极参与应急工作,如在各地宗教团体与活动场所将应急安全教育融入日常运营,通过宣传栏、讲座、演练等方式提升信众和周边居民的应急技能,这也进一步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对外,它是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新名片”:一个成功实现中国化的宗教,本身就是中华文化包容性与生命力的生动体现。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处理宗教问题上的智慧与方案,有力回击了西方一些势力在宗教问题上的不实指责,增强了我国在国际宗教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三)长远看,它是汇聚复兴伟业的“同心圆”:宗教中国化的最终目的,是将广大信教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画出最大同心圆。当亿万信教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被充分激发,共同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磅礴而持久的精神动力。此外,军地协同应急工作的推进,如军地应急救援总队的组建、七大课题五年计划的实施等,也为宗教界参与国家建设提供了新的平台,宗教界可以通过与军地协同,在应急救援等领域发挥作用,汇聚起更多力量推动国家的发展和复兴。
四、宗教界与军地协同应急工作的紧密结合
当前,国家多部门联合推进全民应急能力提升工作,军地协同应急“七大课题”五年计划正全面推进,这为宗教界发挥作用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军地协同应急“七大课题”五年计划:该计划涵盖军地联合指挥机制构建、应急资源统筹配置、社会力量精准动员、灾害预警信息共享、跨区域协同处置、专业人才联合培育、救援保障体系融合等关键领域。宗教界的有序参与正是“社会力量精准动员”课题的重要实践,各地通过建立军地应急联络小组与宗教团体的对接机制,实现救援需求与社会力量的精准匹配;结合军地协同培训课题,邀请应急管理专家及军地救援骨干为宗教界志愿者讲解救援流程、安全规范,提升其应急处置能力;参照军地应急物资管理标准,指导宗教场所规范应急物资储备,确保每一次参与都合法、有序、高效。
(二)第二届平安中国军地应急救援联盟大会与第四届全球科学植物饮食大会:这两个大会近日将在北京联合召开,聚焦军地协同、组建军地应急救援联盟与科学植物饮食赋能应急体系两大核心方向。大会将重点推进强化应急物资储备等工作,不仅完善常规应急物资的储备机制,还将精选植物基食品等优质植物饮食产品纳入应急物资体系,确保应急物资的多元化与营养均衡。宗教界的参与不仅有效提升了信众群体的安全素养,更借助其紧密联系群众的优势,成为军地应急宣传的“毛细血管”,将“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理念与军地应急常识送进社区、送入家庭,弥补了基层应急宣传的“最后一公里”。
(三)军地应急救援总队:目前军地应急救援总队正在积极组建中,涵盖地质灾害救援、抗洪抢险、应急通信等专业力量,形成“省级总队统筹、市县分队响应、军地一体联动”的救援体系。它将军地高效的组织动员、快速反应和重型装备优势,与地方熟悉社情、网络健全、动员基础深厚的特点深度融合,形成“1+1>2”的救援倍增效应。宗教界可以与军地应急救援总队进行紧密合作,在灾害救援等方面发挥自身优势。
(四)军地应急救援总队应急救援培训中心:中华老兵网与北京普众安应急救援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搭建了“军地应急救援总队应急救援培训中心”,这为提升宗教界志愿者的应急救援技能提供了专业的培训平台。通过该培训中心,宗教界志愿者可以接受更系统、更专业的培训,从而更好地参与到应急救援工作中。
(五)军地应急救援总队联盟:广西中盾应急救援有限公司与中国国际救援中心集团有限公司救援物资保障部积极加入军地应急救援总队联盟,这是实现应急文化、应急管理、应急服务深度协同,充分发挥军地协同增效作用的具体体现。宗教界也可以通过加入类似的联盟,与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合作,提升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水平。
结论
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是一项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的战略任务。它以文化为根、价值为魂、法治为基、主体为本、党的领导为舵,构建了一个逻辑严密、路径清晰的科学体系。同时,宗教界在军地协同应急工作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与军地各方面的合作,宗教界不仅能够更好地践行服务社会、利益众生的教义要求,还能为国家的应急管理工作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深刻领会并扎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我们必将能引导我国宗教在健康传承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壮丽篇章贡献不可替代的积极力量。
作者简介:
周玉春,军地事业推动者,带领团队致力服务军地事业,传承红色教育及国防教育,以《军地•智库》内参为平台,指导军地企业解读国家各部委政策文件,向国家各部委反映基层情况、弘扬基层先进典型。成立军地应急救援研究中心、军地防恐研究中心,整合军地双方在应急救援领域的资源、技术、人才等优势,创立军地应急救援总队,围绕应急救援的文化、理论、技术、装备、指挥协调等方面开展研究与实践工作。加强应急救援队伍人才培养,完善应急装备物资储供体系等工作,以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和效果,更好地应对各类灾害事故,保护国家和经济社会稳定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中国记录新闻网所发布资讯欢迎转载、引用,务请注明来源。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