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覆盖纪律、队列、内务、人事、奖惩、财务、物资及四级管理的制度体系,标志着我国军地协同应急救援工作进入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新阶段。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构建统一领导、权责明确、协同高效的军地联合应急救援体系,军地应急救援总队近日正式发布实施一系列管理条例。这些条例的出台是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为“十五五”规划期间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本系列条例涵盖纪律规范、队列标准、内务管理、人事制度、奖惩机制、财务管理、物资保障以及四级管理体系等八大关键领域,形成了一套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的应急救援管理制度体系。
条例制定的背景与意义
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迈出关键一步。军地应急救援总队系列条例的制定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等法律法规,充分吸收借鉴了各地军地协同应急救援的实践经验。
此系列条例的颁布实施,正值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深化的关键时期。条例不仅聚焦当前应急救援工作的实际需求,还着眼于长远发展,为“十五五”期间应急救援力量的建设规划了清晰路径。
系列条例的制定遵循“军地协同、平战结合、专业高效、以人为本”的原则,旨在打造一支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的应急救援力量。
系列条例的核心内容与创新亮点
系列条例在多个方面实现了创新突破。纪律条例确立了军地应急救援总队的基本行为规范,确保队伍令行禁止、作风过硬。条例明确要求全体队员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救援纪律和工作纪律,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设定了清晰的处理程序。
队列条例与内务条例参照《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的标准,结合应急救援任务特点,规范了队员的队列动作、内务管理和日常行为。这些规定旨在培养队伍整齐划一、纪律严明的优良作风,展现应急救援队伍的良好形象。
在人事管理方面,条例建立了科学的队员招募、培训、考核和退出制度,同时完善了奖惩体系。条例特别明确了社会志愿者与专业救援人员的管理标准,确保队伍结构的合理性与专业性。
财务与物资保障条款规范了经费使用、物资采购、储备和调配机制,强调“专款专用、厉行节约”的原则。条例要求建立透明的财务监督制度,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四级管理体系与实战效能
系列条例创新构建了 “总部引领、省级统筹、市抓落实、县强骨干、街道筑基础” 的分级管理模式,强化了纵向指挥与横向协同效能。
省级支队负责统筹全省救援资源,承担重大突发事件救援及跨省支援任务;市级大队负责统筹全市救援工作,承担较大突发事件救援及跨县支援任务;县区级中队作为基层应急救援中坚力量,承担一般突发事件救援及跨街道支援任务。
最基层的街道救援站负责辖区内初期突发事件处置、隐患排查、应急科普,配合上级完成救援任务。这种分层级、全覆盖的体系确保了应急救援力量能够快速响应、高效处置。
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各级救援力量接受同级军地联合指挥机构领导,上级对下级进行业务指导、工作监督和资源支持。这种设计既保证了指挥的统一性,又赋予了各级救援力量适当的自主权。
军地协同机制与资源整合
军地协同是系列条例的突出亮点。条例明确规定,军地建立重特大突发事件信息联络机制,明确负责部门、联络人及联系方式。这种机制能够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军地双方能够快速响应、协同作战。
在资源整合方面,条例强调要充分发挥军地双方的优势。组织抢险救灾的突击力量,提供专业救援力量,依据地方装备保障和信息支持,担负解救受困人员、保护重要目标安全、抢救重要物资等任务。实现了救援程序简化、指令下达及时、工作效率提升。
贯彻落实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系列条例的制定和实施是贯彻落实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条例紧紧围绕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对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
条例强调坚持党对应急救援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的正确方向。系列条例明确规定,各级救援力量必须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总队章程,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条例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规定在各级救援队伍中建立健全党组织,发挥党员在应急救援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这一设计确保了党的领导贯穿于应急救援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
助力“十五五”规划与军地协同七大课题
系列条例为“十五五”规划期间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条例涵盖的八大关键领域与军地协同七大课题五年计划紧密对接,共同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安全保障。
在科技创新方面,条例强调要加强应急救援装备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救援工作的科技含量。这一要求与军地协同七大课题中的科技创新课题相呼应,旨在通过技术进步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人才培养是条例关注的另一个重点。条例规定要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人员培训体系,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和实践演练。这与军地协同七大课题中的人才培养课题形成了有效衔接。
未来展望与深远影响
随着系列条例的实施,我国军地协同应急救援能力将迎来质的飞跃。条例规定的各项制度将随着实践发展不断完善,为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安全风险提供有力支撑。
应急救援专业化水平将全面提升。通过规范化训练、标准化装备和科学化管理,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能力将得到系统性提高。各种专业救援力量的建设,如地质灾害抢险、搜排爆、防化防疫等专业分队,将大大增强应对特殊灾害的能力。
军地协同效能将显著增强。系列条例为军地双方提供了明确的协作框架和流程,使军队和地方救援力量能够更好地形成合力。这种协同不仅体现在应急救援行动中,还将延伸到日常训练、装备研发、信息共享等多个方面。
系列条例的实施将产生深远影响,不仅提升我国应急救援能力,还将为全球应急救援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随着条例的落实,我国在国际应急救援领域的参与度和影响力将不断扩大。
军地协同七大课题五年计划推动下,系列条例的实施将进一步加强军地应急救援总队的规范化建设。随着“十五五”规划展开,我国应急救援能力将实现跨越式提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安全保障。
未来,随着条例落实和军地协同机制深化,中国应急救援力量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军地新闻研究中心周玉春主任)

中国记录新闻网所发布资讯欢迎转载、引用,务请注明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