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元荒野茶:从生态宝藏到共富“金叶”

胡建云 新聞中心评论13,358字数 2494阅读8分18秒阅读模式

海拔800米以上、树龄逾五十年、经自然传播繁殖、以及因各种原因荒芜多年、无人管理自然生长——在浙江庆元的深山中,曾一度被遗忘的茶树正焕发新生。
近年来,庆元依托“荒野茶”这一珍稀资源,探索出一条差异化发展的茶产业振兴路径。截至目前,全县荒野茶产值已达9611万元,市场主体由5家增至21家,品牌由13增至70个茶叶,均价从每斤800元跃升至3500元,部分高端产品在海外市场售价高达每斤24.63万元,实现了从闲赋深山远山的荒野茶打造成为庆元共富路上的标志性成果的转变。这一片片茶叶背后,蕴藏着独特的地域风土、严格的生产标准与厚重的历史积淀。庆元荒野茶:从生态宝藏到共富“金叶”-图片1

庆元荒野茶的独特品质,首先归因于其独特的生长环境。据调查统计显示,全县目前共约1.3万亩荒野茶资源,分布于海拔800至1500米的高山区域,以百山群体种和百山大叶种为主。其中,乔木型茶树达2950亩,树高可达八九米,地表围径超过120厘米,展现出茶树蓬勃的生命力。为系统保护与科学开发这一宝贵资源,庆元县创新性地编制并发布了 《庆元荒野古茶树/丛保护名录》,对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珍稀的古老茶树(丛)实行 “单片、单丛、单株” 进行挂牌保护,且绘制并发布了《庆元荒野茶九大山场分布图》,系统性地梳理和展示了荒野茶资源的核心聚集区,提升了社会公众的保护意识,更实现了从面上普查到点上精准呵护的跨越。
为守护“荒野茶”的纯正基因,庆元县不断深化院地合作,从标准建设入手,系统推进产业规范发展。今年4月16日,由庆元牵头制定的全国首个荒野茶地方标准——《荒野茶管护技术规范》正式发布实施,明确了荒野茶的定义和管护技术相关要求,为产业健康发展确立了明确基准。严格的标准体系为产品品质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全县荒野茶多个品类已陆续获得SGS国际检测认证、GAP认证、欧盟有机认证以及全省首批生态低碳茶认证等多项权威机构认证,并获得多个相关奖项。为进一步增强消费者信任,庆元正加快推进基于“浙农码”的“荒野茶”溯源体系建设,计划实现对山场环境、茶树档案、管护记录、质检报告等关键信息的全链条溯源,确保每一片茶叶的品质得到保障。
庆元荒野茶,不仅是自然的厚赠,也是历史的传承。庆元地处瓯江、闽江两江源头,是宋徽宗《大观茶论》中“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之所指。据史料记载,庆元茶曾于明、清两代作为贡品,远赴京城,民国时期一度畅销于福州、香港等地,“银屏茶”更是在1915年便远渡重洋,荣获巴拿马国际金奖。据《政和县志》记载,龙溪乡“瘦金芽”荒野茶基地系颜真卿八世孙在五代十国时期经营。现如今200多年前种下的庆元石井村水仙古茶树历经风雨洗礼,依然倔强地生长着片片绿叶。100多年前的万裕丰茶庄已成遗迹,但位于落岭银屏山上的古茶园和古茶厂被重新发现并得以保护至今,庆元境内仍保留“茶木淤”“茶园村”等与茶相关的地名,这份文化茶脉源远流长。为弘扬与传承茶文化,当地还建成1200平方米的庆元荒野茶展览馆,集文化展示、生态教育、产业推广、技能培训于一体,为大众了解庆元荒野茶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卓越的品质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推动荒野茶品牌迅速走红。庆元县严格规范品牌管理,统一注册“庆元荒野茶”标识,目前已完成第一批荒野茶主体规范使用,并组织企业积极赴香港、杭州、太原、西安等地参加国际茶博会,赴杭州、宁波、温州等商会推介庆元荒野茶,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并致力拓宽销售渠道,打造庆元荒野茶直播专场等。在今年8月的“庆有好茶·元于荒野”香港推介会上,现场即签订订单545万余元;“野樱白”等热门产品更是在直播中创下一小时销售额16万元的佳绩。庆元荒野茶:从生态宝藏到共富“金叶”-图片2
荒野茶产业的兴起,正切实转化为惠及千家万户的“金叶子”。庆元县通过各项举措推动荒野茶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当地打造“庆元茶街”线下平台,吸引多家经营主体入驻,形成品牌集聚效应;强化金融保障,为产业提供资金保障,注入发展动能;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和工匠评选,提升茶农专业水平,培养了一批高技能人才。通过茶园流转、管护、采摘及销售等环节的全链条带动,全县已带动5000多户农户实现增收,人均年增收近2万元。采茶工日薪由240元提高至300元,80名制茶师傅人均年收入达8万元,茶叶店铺销售人员约25人,人均年收入3.5万元。以江根乡为例,通过茶山流转实现经营性收入50万元,发放采茶工资389万元,切实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农民收入。
在庆元系统化推进荒野茶产业发展的进程中,一批各具特色的茶品正相继崭露头角,其中,产自荷地镇的“荷地红”便是极具代表性的精品,该茶产自海拔逾千米的深山,依托当地特殊的水土与气候,,在完全无人为干预、不施农药化肥的自然状态下生长,具有“茶汤净”“香气幽”“耐冲泡”“清凉意”等几大突出特点。不同于人工管理的茶园茶,“荷地红”的“纯净”,源于其无人为干预的自然生长方式,与人工养殖的茶叶具有显著的区别;其丰富的营养含量,则得益于身处高山、昼夜温差显著的环境,使其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普通茶,茶多酚、锌、硒等微量元素更是远超同类;而因为茶树生长于复杂多样的共生生态中,其干茶香、注水香与挂杯香层次丰富而独特,每一片茶叶都宛如“行走的香氛”,在纯澈本味中透出浓郁山野气息。除了卓越的品质外,“荷地红”的发展也离不开当地的创新的产业发展模式,荷地镇通过建立“荒野茶共富工坊”,整合950余亩荒野茶产地,带动300多户农户参与茶产地的管理、采摘、制茶与运营,实现生态资源助力当地发展,让这片“金叶子”真正成为富民产业。不论是从产品品质还是产业模式来看,“荷地红”都是庆元荒野茶品牌战略与地方特色深度融合的模范之一,也因为有越来越多像“荷地红”这样兼具生态价值与特色品质的产品,才能共同驱动庆元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共富之路。

从深山中的荒野遗珠,到茶盏中的佳茗,庆元荒野茶正在将其独特的生态价值、品质内涵与文化积淀,有效转化为推动区域共同富裕的强大经济动能,未来,随着标准化体系的持续完善、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以及产业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庆元荒野茶的发展将更进一步,成为庆元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张“金名片”。

中国记录新闻网所发布资讯欢迎转载、引用,务请注明来源。

 
六盘水市召开野生动植物保护情况新闻发布会 中國新聞

六盘水市召开野生动植物保护情况新闻发布会

中国记录通讯社(记者:王玉伦 黄庆松)贵州消息:11月20日,记者从六盘水市野生动植物保护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六盘水市始终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全面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各项工作,取得...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