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录通讯社(记者:王玉伦)贵州消息:2025年 9 月 27 日至 29 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指导,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集团、安顺市人民政府、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共同主办,安顺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安顺市交通运输局、关岭自治县人民政府、安顺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安顺市黄果树艺术团文化有限责任公司、中传环球(北京)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承办,贵州省体育旅游协会、中国石化贵州石油分公司支持的“最美风景在路上·一路安顺”自驾游活动在花江峡谷大桥盛大启幕。


安顺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贺未泓,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苹,安顺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范成荣,贵州省体育旅游协会会长徐宁,关岭自治县县长严再正,安顺市交通运输局、安顺旅游集团相关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贺未泓在致辞时表示,安顺是一座“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吉祥之城,拥有黄果树瀑布、屯堡文化、喀斯特地貌等独特资源。此次活动以花江峡谷大桥为起点,将推动打造“瀑桥联动”世界级旅游“双子星”,持续提升“21℃的城市”品牌影响力,助力安顺文旅高质量发展。

刘苹在致辞时表示,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简称“集团”)自2020年策划并启动“最美风景在路上”自驾游主题文旅活动以来,打造了大批精品自驾游线路产品,成功构建了“政府引导、各省联动、企业参与、媒体助力、全民共享”的自驾旅游新模式。在整合安顺优质旅游资源的同时,本次活动还搭建了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合作共赢的交流平台,为安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集团将以此次活动为新的契机,充分发挥自身在资源聚合、平台搭建、品牌传播等方面的优势,持续探索自驾游多元化发展新路径,助力地方文旅发展,为建设旅游强国贡献更多力量。


活动现场同步举行了授旗仪式与发车仪式。中传环球(北京)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李霞向安顺市及贵州省体育旅游协会正式授予“最美风景在路上”主题旗帜,标志着本次自驾游行程正式拉开序幕。随后,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络达人、新媒体与路虎自驾联盟、普拉越野大队、福特车队的 26 辆车 80 余人共同参与发车仪式,正式拉开了这场“桥旅融合”盛宴的帷幕。


在国家积极推进“交通强国”“旅游强国”双战略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桥旅融合”正成为新时代文旅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路径。2025年即将建成通车的花江峡谷大桥,无疑是这一创新模式的绝佳载体。这座被誉为“世界第一高桥”的超级工程,主跨 1420 米,桥面距峡谷底部垂直高度达 625 米,它不仅是贵州“桥隧博物馆”的崭新地标,更将安顺喀斯特地貌核心区与滇黔古驿道文化带紧密串联起来,为“交通 + 旅游”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本次活动以“桥连山水・路通古今”为核心理念,采用“政府引导 + 企业运作 + 媒体传播”的模式,致力于将花江峡谷大桥从单纯的“交通枢纽”转变为极具吸引力的“旅游吸引物”。让每一位游客在自驾途中,都能真切感受到“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的沉浸式体验,实现“一座桥激活一条线,一条线带动一片区”的宏伟发展目标。

为了让游客充分领略安顺的魅力,活动特别发布了以花江峡谷大桥为起点的两日自驾线路。这条线路巧妙地串联起自然景观、人文遗址与民族村寨,形成了“大桥 + 峡谷 + 古镇 + 非遗”的特色旅游圈。沿途不仅有花江收费站、花江镇、花江峡谷观景台等独具特色的景点,还能欣赏到断桥、茶马古道、滴水潭瀑布等自然奇观。同时,桥梁博物馆、黄果树瀑布、高荡村、云峰屯堡、旧州古镇、邢江河湿地公园、天龙屯堡、安顺古城、安顺市博物馆等人文景点也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


这条线路不仅提升了旅游的吸引力与知名度,还将黄果树瀑布等核心景点纳入其中,让游客在一次旅行中能够饱览安顺的自然美景和历史文化。为了扩大花江峡谷大桥及安顺全域旅游的全国曝光度,活动借助“文旅中国”全媒体矩阵,结合达人采风、摄影大赛等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推广。通过这些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让更多人了解到安顺的独特魅力。


同时,活动也致力于打造“桥旅融合”标杆 IP,将花江峡谷大桥打造成安顺旅游的新名片。通过创新的旅游模式和丰富的旅游体验,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安顺的文化底蕴和旅游活力。


以大桥通车为契机,本次活动推动了“交通 + 旅游 + 文化”的深度融合。游客在自驾途中,既能欣赏到喀斯特地貌的壮丽风光,又能体验到布依族、屯堡文化的独特魅力。无论是参与民俗活动,还是品尝当地美食,都能让游客在旅行中获得全方位的体验。


此外,活动还注重“观景 + 体验 + 消费”的一体化发展。通过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提供多样化的旅游服务,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进行消费,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本次活动必将为安顺旅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让更多人了解安顺、爱上安顺。相信在“桥旅融合”的新时代,安顺旅游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中国记录新闻网所发布资讯欢迎转载、引用,务请注明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