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国人心中的圣物。
关于“龙”的起源,总是让人浮想联翩,神秘莫测。十二生肖中的“龙”形及“龙”字的出现,是臆造还是有真龙现世,一直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至今没有统一的定论。作者认为,十二生肖中的龙是远古时期真实存在过的动物,创字的先民一定是看到过龙的骨骼化石,而不是臆想或虚构出来的。
下面仅就贵州的“贵州龙”谈谈个人见识。
(一)“贵州龙”一词的由来
1957年,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胡承志先生来到贵州黔西南及周边地区探寻矿产资源。在兴义顶效镇镇绿荫村他偶然发现当地农民垒猪圈的石头上,有一种被老百姓叫做“四脚蛇”的石板,十分惊奇和欣喜,便请当地农民带他到产出这种石板的绿荫村浪幕山上,采集到了第一件像“四脚蛇”的化石标本,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杨钟健所长比对研究后,定名为:胡氏贵州龙(Keichousaurus hui Young,1958),它是中国发现的第一件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光明日报》头版头条以“世界罕见的重大科学发现——贵州龙化石被认定”为题报道,震惊世界。贵州因此被誉为是“龙”的发源地。
胡氏贵州龙生存于距今2.4亿年前的中三叠世,它是我国最早发现、研究、定名的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也是原始鳍龙类在亚洲的首次发现。它对脊椎动物,特别是海生爬行动物的演化及古地理分布的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
胡氏贵州龙(Keichousaurus hui Young,1958) 的命名:其属名为“贵州龙”(Keichousaurus),由发现地: Keichou(贵州)和后面的saurus (“蜥蜴”或“爬行动物”,称为“龙”)两部分组成;种名“胡氏”(hui),献给化石的发现者中国古生物学家胡承志先生;“Young”是命名者,即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杨钟健院士,“1958”是化石的命名时间为1958年。
胡氏贵州龙是仅指生活在距今2.4亿年前,贵州兴义一带浅海岸边,个体大小一般在30厘米左右的一种小型海生爬行动物。胡氏贵州龙在古生物学中属蜥形纲 Sauropsida Goodrich, 1916;鳍龙超目 Sauropterygia Owen 1860;始鳍龙目 Eosauropterygia Rieppel, 1994;贵州龙科 Keichousauridae Liu et al, 2011;贵州龙属 Keichousaurus Young, 1958;模式种:胡氏贵州龙(Keichousaurus hui Young, 1958)。胡氏贵州龙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
为了简化、易记、易叫,有利宣传贵州,我们通常将“胡氏贵州龙”的学名简称为“贵州龙”。这就是“贵州龙”一词的由来,是贵州龙文化品牌的“根”之所在。
(二)贵州“龙”是一类曾经真实存在过的爬行动物
这里所指的贵州“龙”是指产于贵州境内中生代三叠纪一个庞大的海生爬行动物家族,胡氏贵州龙只是其中的一员。从广义上来讲,贵州“龙”可以指距今2.5亿年至6500万年从三叠纪到白垩纪时期所有的海生爬行动物,以及后来在贵州地区发现的各种恐龙,都可以叫贵州“龙”,它们是在地球上曾经生活的爬行动物——真龙,是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时期的爬行动物死亡后形成的骨骼化石,比如:胡氏贵州龙(简称:贵州龙)、杨氏幻龙、康氏雕甲龟龙、绿荫顶效龙、兴义欧龙、富源巨胫龙、李氏云贵龙、乌沙安顺龙、岔江黔西龙、杯椎鱼龙、周氏黔鱼龙、孙氏新铺龙、盘县混鱼龙、卡塔克新民龙、红果欧龙、东方恐头龙、黄氏新中国龙、萨斯特鱼龙、黄果树安顺龙、奇异滤齿龙、豆齿龙、中国始喙龟、守护黔龙等等,数不胜数。这些百种千态的化石龙都是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其中有的为新属种,其模式标本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品种,有的全世界仅发现一件,十分珍贵,它们都分别保存在博物馆、研究所和大学等机构。
1996年出土于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新铺乡的“新中国龙”化石,龙首上有对称的一对“龙角”,与神话中的龙非常相似,引起了古生物学家的关注。其保存得非常完整,总长七点六米,龙角从头部的最宽处左右两边长出,双角对称,长约二十七厘米,略显弧形,这对“龙角”在龙头上翘出,酷似传说中龙的形象。贵州关岭新铺的“新中国龙”化石的“龙角”,为中国首次发现,为古代传说中长角的神龙提供了实物佐证,为龙的形象起源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有重大的科学和历史价值。
贵州是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宝库,其中的贵州“龙”化石标本,忠实记录和再现了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的生活原貌、生态环境及其完整一生,它见证了两亿多年前的贵州曾经是茫茫大海,再现了一个远古、真实、宜居的“生态贵州”。
(三)多彩贵州,多彩民族“龙”文化
贵州省政府“黔系列”民族品牌专家评审组组长申敏认为:贵州是中国西南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省份,却因为一条龙而名动四海,也因为另一条龙而轰动九州。那名动四海的“龙”,就是大名赫赫的“贵州龙”,或者更为确切的说,叫做“胡氏贵州龙”,而另一条则是保存在贵州民族民间的“化形龙”,少数民族的“化形龙”。
贵州除了有真实存在的“龙”之外,在贵州少数民族中,更有崇尚龙的习俗。贵州民间有句话叫做:万物皆可成“龙”。在贵州少数民族生活以及精神文化中也确实如此。仡佬族、毛南族的毛龙;布依族、侗族的水龙、火龙;尤其是苗族,龙文化尤其丰富,有牛龙、鱼龙、蜈蚣龙、螺丝龙等等;就连植物也有花尾龙。
在贵州民间活动中也少不了“龙”影。
贵州省“舞龙艺术之乡”:象隆里古城每年10月初的“花脸龙”民俗表演、施洞的“牛角龙舟”,铁溪的“嫁龙妹”、松桃县寨花滚龙、台江嘘花龙、清水江龙舟、贞丰县草龙、石阡仡佬族毛龙、德江炸龙等等不一而足。
就连民族工艺品,比如蜡染、刺绣、银饰、漆器、陶艺、剪纸、泥艺,甚至风争、偶人、吉祥物中也不乏风格各异、造型丰富的民族民间贵州“龙”。
龙,更是贵州人民的骄傲!贵州人民的自豪!
文:胡小波 编辑:王玉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