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汉祥
进入21世纪的地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暖,极端高温、冰川消融、灾害频发、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物种锐减……敲响了人类生存危机的警钟。
地球“三高”和人口“两降”:危机不再是遥远的预言
气温升高、地震火山高发成为常态。据《2024年全球气候状况》显示,2024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1.55±0.13℃。同时,地震火山呈现活跃态势,6级以上大地震,30年发生频次已超过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总和;数百座休眠火山因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加速活化。
人类自身亦亮起红灯。现代人平均体温已从过去37℃下降到36.5℃,免疫与代谢功能同步减弱,亚健康人群比例高达75%且呈年轻化。更令人担忧的是,不少国家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我国自2022年以来已连续三年出现人口负增长,少子化、老龄化、劳动人口规模缩减相互叠加,人口结构性危机日益加深。
地球变暖:引发人类生存危机的根源
地球自有精妙的水循环体系,维系大气环流、海陆能量交换与生命繁衍。地球变暖最根本的影响是直接破坏地球水循环体系。水循环体系持续受损,必将对人类社会构成多维度威胁:生态环境恶化、健康风险攀升、发展压力激增……最终引发人类生存危机。
然而,是什么原因导致地球变暖?
人们所关注的碳排放只是表象而已。《巴黎协定》是美西方给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精心设计的一套“碳排放权陷阱”。
有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南北两极冰川融化是从内到外的,其热量来自于地球内部。这表明变暖的真正原因在于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异常增加,除了自然灾害,人类过度向地下取物,扰乱了地球内部热平衡并加速释放。人类活动中最为严峻的问题诸如:
——“随心所欲”地开采利用自然资源,造成地下油气、矿产等资源日渐稀少,土地、森林、水源等资源严重受损。
——“毫无节制”地开发利用温泉,它犹如人体血液一样,一旦遭到破坏,导致生态功能减弱、水环境失衡、水资源短缺,助推气温升高。
——按照宇宙、地球和人类阴阳平衡学说,因地球变暖、生态失衡,宇宙引力、地球耦力正在减弱,实质是自然界阴阳失去平衡,加上社交焦虑、职场内卷、家庭压力、不良饮食……多重因素叠加,导致人体基因改变,人们失去理智,追求欲望减弱,生育意愿低迷。
以循环经济重塑发展:当代人唯一的历史选择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警告说:“地球正变得越来越热,越来越危险——没有国家可以幸免。”如果我们再不做出改变、再不化解危机,将会成为贻害子孙后代的千古罪人。
化危为机,根本出路在于彻底变革经济发展方式。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在最大程度上是传统经济模式所存在的种种弊端所致。
以工业化为主导的传统经济模式,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为特征,已走到尽头。循环经济模式,则是遵循“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闭环循环的生态化发展方式。当今世界,以循环经济替代传统经济,正在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循环经济尤为迫切、空间广阔。首先,我国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持续几十年,已难以为继。其次,全国工业固废历史堆积逾600亿吨,还有更大规模的生活垃圾,这些既是沉重的“生态包袱”,更是待采的“城市矿山”。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有15亿亩盐碱地、19亿亩沙荒地,急需生态修复与耕地补充。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已现星火。浙江省首家实体型、综合性的民间科研单位——浙江汉祥科学研究院,专注30年,自主成功研发了“以废治废、变废为宝、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新技术:高质量、高标准地解决工业废弃物的排放与堆存,并将工业固废制成土壤粘合剂成功改造盐碱地和沙荒地;能资源化处理生活垃圾,转化为无废建筑产品,实现“零填埋、零焚烧、零污染”。
一旦新技术大规模应用,有望早日实现600亿吨固废和庞大的生活垃圾清零,18亿亩耕地红线牢不可破,并能形成万亿级绿色产业链,必将为推动国内大循环增强不可估量的优势与实力。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地球不需要被拯救,需要被敬畏;人类不需要悲怆的末日叙事,需要坚定的文明自觉。让我们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支点,撬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全面绿色转型,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一个清洁美丽、文明繁荣的地球,郑重交给子孙后代。
这,正是当代人无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
(作者系北京汉祥环境生物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中国记录新闻网所发布资讯欢迎转载、引用,务请注明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