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华人民日报撰文: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

中国记录新闻网 新聞中心评论8,612字数 5753阅读19分10秒阅读模式

胡春华/人民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就做好“三农”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农村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指引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论“三农”工作》的出版发行,是“三农”领域的一件大事,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为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提供了理论指引和行动指南。要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学好用好习近平总书记《论“三农”工作》,不断强化做好“三农”工作的思想武装。

一、充分认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根植于习近平总书记“知之深、爱之切”的“三农”情怀,源自于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实践基础、深邃的理论思考、深远的战略考量,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理论结晶和经验升华,为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总纲领、总依据、总遵循。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党的农村工作基本经验的集大成。回顾党的百年历程,“三农”工作始终是贯穿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一条重要主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不断推进“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既一脉相承,注重从历史中汲取智慧精华,继承和发扬党的农村工作优良传统、重大原则、基本经验;又创新发展,不断从实践中总结原理规律,赋予其新的时代特点和长久制度活力。必须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历史逻辑,深刻领会坚持党的农村工作基本立场、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基本观点的历史必然,确保新时代“三农”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方向。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科学的理论体系、创新的理论观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三农”领域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国情农情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相结合,深化了对“三农”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的创新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党的农村工作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的新境界。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高度,准确把握“三农”工作的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着眼我国发展阶段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洞察“三农”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明确了顶层设计和方向路径,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举旗定向、领航掌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来源于农业农村发展深厚的实践基础,也必然在指导新的实践中展现出强大真理力量和思想伟力。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实践逻辑,在实践中深化认识,用认识更好指导实践,始终把准方向,守住底线原则,确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二、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涵盖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方方面面,既有世界观也有方法论,既有理论总结也有工作指导,既有战略部署也有战术安排,是一个全面系统、逻辑严密、博大精深、动态发展的思想宝库和理论体系。

(一)坚持“三农”重中之重战略定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全局、着眼大局,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历史方位和战略定位,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指明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极端重要性和历史必然性,凝聚了全党全社会合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原则,把振兴乡村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大任务,牢牢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总目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使农业农村与国家同步实现现代化。

(二)坚持立足国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看待粮食安全,未雨绸缪、警钟常敲,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鲜明提出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方略、战略重点、实现路径和目标任务,充分体现了登高望远的战略思维和居安思危的底线思维。要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把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集中力量解决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问题,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立足自身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树立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三)坚持精准扶贫方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底线任务,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强调“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提供了科学理论和实践指导,为人类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确保兜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确保“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巩固提升,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推动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加快转到发展的轨道上来。

(四)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让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当过农民,有着深厚的农民情结,始终把农民群众安危冷暖记挂在心,强调“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鲜明回答了发展为了谁、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根本问题,集中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把产业链延伸环节更多留在乡村,把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着力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促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五)坚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把乡村建设摆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逐步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从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从正确处理工农城乡关系的角度,谋划和部署乡村建设,坚持按规律办事,强调“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乡村建设的基本规律和内在逻辑,明确提出了乡村建设的原则要求、工作导向和目标任务。要紧紧围绕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扎实稳妥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充分体现农村特点,保留乡村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决不能头脑发热,不顾农民意愿搞大拆大建,强行撤并村庄,赶农民上楼。

(六)坚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民得到更好的组织引领、社会服务、民主参与。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强调乡村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地基,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礼仪之邦、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社会建设相辅相成。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指明了乡村治理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攻方向,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理念,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及其对各类组织的领导,健全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推动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源头,确保农民安居乐业、农村安定有序。创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七)坚持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抓改革,部署推动了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任务,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用好改革这一法宝”,“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明确了农村改革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方向,指明了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为新时代农村改革勾勒出清晰的顶层设计。要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推动各项制度相互衔接、形成合力,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适应形势变化不断完善“三权分置”制度,使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更加充满持久活力。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促进县乡村资源统筹配置、功能衔接互补。要牢牢守住改革的底线,决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

(八)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为“三农”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强调“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继承和发扬党管农村工作的优良传统,深刻阐述了党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领导地位,为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健全党委全面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进一步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要发挥好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把涉及多个部门、多个领域、多个环节的农村工作统筹起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三、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导“三农”工作实践

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最重要的是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三农”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精神力量。

(一)切实把准“三农”工作基本规律。要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中,进一步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坚持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从农民需要出发,把握好工作的时度效,不能照搬照抄抓城市、抓工业那套思路打法,防止违背“三农”规律想当然、乱作为,确保不犯颠覆性错误。要坚定维护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工作作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二)结合实际创造性抓好落实。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蕴含的普遍性原理和客观性规律,贯穿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过程,融入到农村改革发展的各方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实际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创造性地细化实化为具体工作举措。要善于从生动鲜活的基层实践中汲取智慧,善于到基层一线去、到群众身边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推进工作的有力措施。

(三)不断提升“三农”工作本领。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临许多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干部培训教育的必修课,把习近平总书记《论“三农”工作》作为必学内容和规定读本,学深悟透、学以致用,全面提高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真正成为“三农”工作的行家里手。要进一步强化系统观念,增强底线意识,对“国之大者”做到心中有数、行之有方。

(四)扎实推进重点任务落地见效。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同做好“三农”工作、推动“三农”发展结合起来,锚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钉钉子精神狠抓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责任落实,明确系统成套的打法和路径,一件接着一件抓,一年接着一年干,让农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做好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确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最后更新:2022-7-28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